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13日電】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充斥,目前無法可管,「菸害防制法」長達14年未修訂,預計在立法院本會期討論最新修正版本,擬禁止電子煙,開放加熱菸,外界形容是現代版「鴉片戰爭」,各方勢力神鬼對決。專家指出,一開一禁諸多爭議,目前許多地方訂有自治條例禁止新型菸品,一旦政院菸防法版本通過,地方縣市自治條例將立即失效。 蔡政府第二任期以來,開放加熱菸恐是繼美國萊豬、日本福島食品後,第三個政府「底線倒退」的政策。 目前全台有11個縣市訂定自治條例,以不同程度禁止新型菸品,包括新竹市、高雄市、台中市、宜蘭縣、桃園市、嘉義市、新竹縣、嘉義縣、台北市與新北市更是「雙禁」,同時禁電子煙、加熱菸,不得製造、輸入、販賣、展示及廣告,新北則是全台唯一納管加熱載具的縣市。未來恐因母法通過,無法針對菸商管制。 另外,行政院版「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中,第七條規定業者輸入前應向主管機關申請「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核定通過後始得為之。未來若修正草案通過後,將由專家訂定健康風險評估標準,菸商必須通過評估才可製造及販售。 目前紙菸上市並未經過衛生主管機關審核,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直言,若讓菸商通過健康風險評估,政府等於幫菸商一把,給予加熱菸「國家認證標準」,形同政府為菸品背書。 且現行修正草案雖稱列管加熱菸,但無明確規範如何管制「菸草柱」及「加熱載具」,日後恐衍生更多問題。 至於加熱菸能否叩關仍存在3大變數。 「健康風險評估」是第1道變數,美其名是「健康風險」,其實就是「開放門檻」,究竟要依歐美或台灣標準?哪些人或團體可參與評估?誰來監督? 第2道變數在立法院,今年適逢大選年,民代能堅定開放立場,不顧「不要讓菸品危害下一代」的訴求?台灣社會能接受開放新興菸品叩關? 第3道變數在於競爭對手,四大菸商競逐台灣每年上千億台幣的菸品市場,根據日本經驗,加熱菸長期穩占17%的市場,是傳統菸品的最大威脅,競爭對手是否對修法扯後腿,一場「菸商內戰」蓄勢待發。 開放新興菸品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背後藏著太多不能說的秘密和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