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新聞組/台北24日電】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在立法院財委會上證實,金管會內部估計,整體防疫保單理賠額將超過410億元台幣,主因理賠額牽涉到保險公司增資多寡,金管會對數字預估採取更保守角度。他坦言,防疫保單的確讓產險業付出很多代價。但目前還用不到「倒閉」這兩個字,產險業仍有一定韌性。 據金管會統計,目前防疫保單有效契約件數約630萬件,「在途中」(尚在核保中)約有100萬件,業者認為,金管會內部估算理賠額可能落在500億~600億元左右。 產險業每日緊盯疫情變化,一旦現金不夠恐需變賣股債或不動產等部位應急,或是盡快辦理增資,更有業者粗估增資金額達300至500億元以上,但實際狀況仍得視防疫政策、疫情發展而定,且各家公司是否有再保等情況皆不同,因此最後需要增資金額亦存有變數。 目前市場估算理賠額,是以有效保單、確診率、及每件理賠額這3大預估值的高低做估算,假設值不同會有不同估算金額,如立委賴士葆估理賠金是410億元,江永昌則估最大值恐上看千億元。 黃天牧說,因確診人數是動態、不斷變動,整體理賠額高低需要看何種假設的前提,但他坦言「我們內部自己算,比410億元還高」。 他指出,每家公司風險控管不一樣,有的有再保、轉嫁風險,有的沒有,加上承保有效期間不同,因此數字很難預估。 據了解,去年多數業者銷售的防疫保單都有再保、轉嫁風險,再保比率約達4~5成,但今年承保件幾乎全沒有再保,等於風險全數自留,產險業者理賠額愈大、業者增資壓力也愈高。 黃天牧說,一個月前多就請各公司注意現金流量,及必要時要辦理增資規劃;理賠是慢慢出來,現階段是沒影響其他險種理賠,但後續會密切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