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沈能元/台北報導】今年前五月台灣新生兒出生數比去年同期減少千餘名,全年恐再創新低,在少子化趨勢持續惡化同時,去年台灣嬰兒死亡率千分之4.4,創近14年新高,新生兒死亡率千分之2.8,為近15年最高。 醫界呼籲,政府應該要盡速成立專責單位,並且建立新生兒死亡資料庫與死因回溯分析,以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舉辦「降低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研討會」,會中公布台灣新生兒三大死因,分別為「遺傳、基因或染色體突變」、「早產」和「意外事故」,意外事故中又與新生兒趴睡有關。 專家提醒,晚婚、高齡生育、人工生殖、早產均會增加新生兒死亡風險。新生兒醫學會理事長林鴻志表示,在大部分國家,新生兒死亡原因跟周產期呼吸道疾病相關,但在台灣則與早產息息相關,連醫學中心也是如此,日韓早產寶寶占比約6%,歐美等國為9%,但台灣早產兒占比卻高達一成多。 林鴻志指出,台灣社會晚婚已成趨勢,高齡產婦比率逐年攀升,不少人接受不孕症治療,經由試管嬰兒療程,而成功受孕,如為雙胞胎,約有五成機率早產;至於高齡生育,也較容易導致早產,預估兩三年內還是無法降低早產占比。 新生兒死亡率指每千名活產嬰兒於28天內死亡數,而嬰兒死亡率為每千名活產兒在一歲前死亡數。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任周弘傑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台灣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4.4,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2.8,兩者均連三年上升,不僅高於日、韓,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OECD)相較,也屬後段班。 進一步分析不同天數嬰兒死亡率,結果顯示,出生不到一天的死亡占比達三分之一,死亡率一路上升至千分之1.07,前三名死因依序為源於周產期的呼吸性疾患、與妊娠長短及胎兒生長有關的疾患、先天性畸形或染色體異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