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丘采薇/台北報導】重啟服貿成選戰議題,副總統賴清德昨天強調,台灣服務業面臨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必須針對這兩個問題去克服,而非走回過去老路,去提一個10年前沒辦法通過的服貿協定,重新再把台灣的產業跟經濟發展鎖進去「一個中國」市場,他認為這是錯的。 賴清德昨天下午出席「2023台灣服務業大評鑑頒獎典禮」,他表示,政治工作跟服務業很相像,服務業服務客戶,造福社會,以客為尊;政治是服務民眾,壯大國家。基本上背後的精神意義還滿接近,而服務業的艱辛,政府要勇敢面對,他知道服務業對於台灣的重要性,2022年產值大概是台幣13.6兆元,占GDP的61%,提供685萬個工作機會,占全台灣就業人口六成,對於穩定國家社會是非常重要的力量,政府責無旁貸要幫助中小企業度過困難。 賴清德說,三年疫情對服務業來說是很大的衝擊,因此中央政府通過振興方案,希望政府在企業面臨疫情挑戰時,能夠跟業界站在一起,也希望後續疫後經濟復甦特別預算,能進一步發揮效果,幫助中小企業及服務業,走過疫情的冬天。 賴清德說,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對中小企業及服務業都是很大的挑戰。今天得獎的企業很多都已經數位轉型,但整體台灣多數中小企業需要政府協助,政府需要提出對策,不能開錯藥方,開錯藥方就更慘。他必須強調,重提服貿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措施?大家想想看,如果服貿簽訂,十大服務業都會受影響,大概商業、通訊、營造業、餐飲、美容美髮、洗衣及殯葬服務等大概十幾種,都會受到影響,賴清德表示,大家去想像一個情境,當服務業面臨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時,不針對這兩個主要問題去克服,另外去提一個十年前沒辦法通過的服貿協定,重新再把台灣的產業跟經濟發展鎖進去「一個中國」市場,這樣到底對不對?他認為是錯的,他推出的解方是推動「國家希望工程」,也就是要改變經濟成長模式,過去是以生產要素為經濟成長的模式,利用低成本的人力、水電、土地及工時等,在國際市場上爭取訂單,近30年來,創新方面的確有在成長,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導體、科技及生物科技產業等,但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小企業,基本上創新還是不足,所以政府一定要幫助,而不是走回過去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