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多年來高居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許多人自費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若檢出「異常」,民眾不免擔心到夜不成眠。醫師建議,小於0.5公分的肺結節,只需定期追蹤,民眾不必自己嚇自己。彰化秀傳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佳穎指出,近來PM2.5成大眾關切議題,使這項檢查大熱門。隨之而來,被檢出肺部「異常」民眾愈來愈多。 李佳穎說,這些肺部健檢報告所謂「異常」,絕大多數是肺結節,大於0.7公分的結節有癌變可能,建議手術處理;其餘九成以上屬良性,通常是肺部發炎後的疤痕或吸入髒空氣後的碳粉沉積,大多數只需觀察追蹤。不過,很多人一聽到肺部「長東西」,就提心吊膽,更有少數醫師即使預期患者為良性肺結節,仍鼓吹手術,術後再「恭喜」患者:「腫瘤是良性的。」李佳穎說,不少民眾因此白挨一刀,健保署也得給付手術費用。 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陳晉興說,一般胸腔X光只能照出1至2公分結節,LDCT則能發現小至0.2公分的結節,因此常在門診看到民眾拿著健檢報告,坐立難安。陳晉興說,LDCT檢出「異常」,絕大多數是肺結節,主要是早先肺部發炎或疤痕、鈣化痕跡。他表示,低於0.5公分肺結節,只需半年至一年追蹤一次;若0.5公分至1公分,則3到6個月追蹤一次,如有變大跡象,才需切除。 陳晉興說,另一種肺部異常現象為毛玻璃樣病變,形狀長得像棉絮,即使大小在1公分以下,也有八成轉趨惡性,建議早日摘除。陳晉興和李佳穎呼籲,拿到LDCT健檢報告時,先不必為肺部長出結節而憂心,先確認大小、形狀和特徵,再和醫師討論,必要時諮詢第二意見,避免不必要的手術。 (詹建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