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博文(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少子化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健康,發燒是生病常見的症狀,發燒的定義是體溫大於38℃,其實發燒未必是疾病引起,若急著退燒未必有助於孩子健康,與大家分享認識發燒的基本處理與方式。 ‧發燒如何測量 肛溫最接近身體中心溫度,腋溫通常稍低0.8℃左右。 耳溫高於38℃或腋溫高於37.2℃度才算發燒。 ‧特別注意事項: 兒童有以下重症危險病徵,需給醫師檢查及治療:咳嗽出現血絲、呼吸暫停、心跳不規則、熱痙攣、癲癇、尿量大幅降低、呼息急促、或肢體麻痹、意識不清、持續性頭痛嘔吐、嘴唇及手腳趾發黑、嚴重貧血、皮膚出現紫斑。 ‧發燒對人體的影響有哪些? 適度發燒有助提升免疫系統。 人體對於發炎反應引起的發燒,不會超過41℃。 發燒不會直接導致頭腦燒壞的後遺症,大部分是腦炎或腦膜炎引起的。 退燒藥會壓抑身體免疫,有可能拖延病情康復。 ‧如何正確退燒與處置? 人體沒有太不舒服,或體溫未超過39℃不需積極退燒。 不吹冷氣及風,不吃寒涼性或水果,不易消化食物如米粉、糯米。 發燒導致食欲不佳,可少量多餐,盡量吃喝溫熱性食物為主。 發炎反應引起的退燒,使用物理方式如冰枕或溫水拭浴並無幫助,反而會增加小朋友額外的代謝負擔。 若是中暑或衣服穿太多則可使用物理方式退燒輔助。 單純注射點滴並沒有直接退燒效果,比不上排汗退燒法自然。 內熱或發炎者,發燒後易口渴,可多喝開水幫助解熱,勿用被子蓋,以免加重病情。 一般發燒多因感冒引起,發燒不口渴者,可吃點熱稀飯,增加胃氣與抵抗力,可穿透氣的薄長袖及長褲,蓋被子至全身及額頭微微出汗,用熱毛巾擦拭退燒即可,但不可大汗淋漓,使身體更虛,容易再生病。 發燒的後續照顧:燒退再升起是正常的,一般退燒藥藥效四到六小時,疾病並未全好,容易反覆。呼吸道感染或腸胃型感冒引起,持續發燒可能更久。 (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