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50歲以下骨折就醫人數逐年增加,顯示骨鬆性骨折並非老年人的專利。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提出,大部分民眾跌倒骨折就醫後,才會意識骨鬆的嚴重性,該名熟女就是典型個案,外表看似健康,骨密度T值卻為負2.8,高於骨鬆標準負2.5。 吳至行說,柔軟度為人體關節可以活動的最大範圍,透過柔軟度訓練,可改善成年人的平衡與姿勢穩定度;平衡感則會隨著年齡老化而降低,增加跌倒風險;至於肌耐力如果太差,就可能失去平衡造成負面影響。 如何測試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吳至行提供了簡單自我檢測方式,30秒內持續坐著站著,如果低於15次,就代表大腿肌肉不佳,有待加強;單腳站立,如果無法撐滿五秒,則平衡感就算差。 在柔軟度方面,右手臂彎曲,放置後腦杓,左手臂則從後腰往上延伸,如果兩個手掌手指能夠在後背互碰,就代表柔軟度及格。要是一邊可以,換成左手上、右手下,卻碰不到,就顯示脊椎可能側彎,或是兩側肩膀肌力不一致。 吳至行表示,預防骨鬆性骨折,除了補鈣保骨之外,還應該多曬太陽,多多運動,定期測試自己平衡感、柔軟度、肌力等行動力,如果達不到標準,建議尋求體適能教練協助。 (李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