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就自然界動物而言,睡覺是危險行為,因為這意味著有一段時間是失去警覺、無法察覺危險,因此,發展出半邊腦睡覺(Unihemispheric sleep)模式,候鳥可以邊睡邊飛行、鯨豚類則可邊睡邊游動、浮出水面呼吸。 所謂半邊腦睡覺就是左半腦睡覺時右半腦醒著,左半腦醒來換右半腦睡,如此候鳥就不需要飛到一半停下來睡覺、海豚也不必為了呼吸醒過來。 除了候鳥、鯨豚類外,其他動物睡覺時是靜止不動,也不見得左右腦一起睡,有可能是一邊大腦沉睡、另一邊睡淺一點以維持基本的警戒狀態。 那人類呢?跟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睡覺時多半待在溫暖安全的家中,不太需要擔心天敵來襲而警戒。但在特殊情況下,人也會出現類似動物的睡眠型態,其中之一就是初到陌生環境的睡眠。 半邊腦保持警戒 當人們到新環境第一天,常因為對環境不熟悉而難以入睡,也就是俗稱的「認床」,但這不見得是床的關係,而是因為對環境不熟悉,本能地保持一定程度警戒。 今年最新研究發現:當人在陌生環境第一晚入睡後,即使已進入深層睡眠階段,只有右半腦睡得深沉,左半腦仍呈現雖睡但比平常警覺的狀態。 這可能是因為大腦認為需要保持警戒、偵測外界訊息,研究也支持這個看法,當左右耳分別出現聲響時,人們比較容易被右耳聽到的聲音驚醒,負責處理右耳聲音的左半腦反應也比較強烈。 由此可知,在「初到貴寶地」的情況下,人們並沒有左右腦一起進入沉睡狀態,而是右腦沉睡、左腦睡得稍淺一點。有意思的是,這種現象第二晚就消失了,左右腦一起進入沉睡狀態,或許是知道環境安全無害,就能安然入睡了。 警戒模式仍在睡 這表示人類也能跟候鳥、海豚一樣半邊腦睡覺嗎?看起來很像,但實際上有差別。由腦部活動來看,海豚半邊腦睡覺是真的一邊清醒一邊睡覺,但人類即使是上述狀況,警戒的半腦仍是處於睡眠狀態,只是睡得比較淺罷了。就像是新生兒的父母即使睡著,也很容易因為嬰兒的哭聲、翻身就驚醒。 假設人類跟海豚一樣可以半腦睡覺,可以邊睡邊工作嗎?依現有資料看來辦不到。人類的行為仰賴兩腦半球互相聯繫合作完成,越是精細複雜的行為越需要整個大腦一同運作。如果只有半邊腦清醒,能執行的可能只有像海豚浮上水面呼吸這類單純的重複動作,無法精細地完成日常工作。還是別想著要大腦輪班工作了,做好時間規畫,充分睡眠、有效率地工作才是正途啊。 (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