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陳俊吉/攝影 ●一名年近30的女性非常在意自己一頭長髮,只要多掉幾根頭髮,就焦慮不已,上皮膚科檢查頭皮已是家常便飯;即使醫師檢查沒問題,她還是覺得自己有禿髮現象,計算每天掉了幾根頭髮並詳細記錄。精神科醫師認為,這類「掉髮慮病症」的患者屬於焦慮症狀的一種,但患者本人大多無自覺,也不會求助精神科。 收治該名女性病患的育髮科醫師張祺璋說,患者就診時,一開口便說自己已找過多名醫師求診,都治不好掉髮問題。她自述,從學生時代起就非常在意「禿髮」,除了每天數自己掉了幾根,還會花很長時間照鏡子測量髮線寬度、計算劉海大概有幾根頭髮等;家人只要在她面前提起頭髮,她便自覺受辱、暴怒,甚至有異性告白,她也因自覺頭髮稀疏影響外觀,不願交男友。 張祺璋表示,擔心掉髮問題過頭的族群每年都有兩、三個,以青春期學生至社會新鮮人居多,但檢查後頭皮都沒有狀況,甚至連輕微發炎都稱不上;為了讓頭髮更為濃密,有的人已在其他診所自費花大錢做育髮雷射、甚至打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張祺璋說,曾有15歲男學生,每天清晨5時就提早起床數頭髮,懷疑自己有雄性禿,但未成年者通常不會雄性禿。患者央求媽媽帶來看診,檢查後沒有異狀,讓父母對此相當頭痛。他只好請這名男生先治療頭皮出油問題,等幾次療程後取得信任,再勸他去看身心科醫師。 台灣大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瑞修分析,頭皮健康卻擔心掉髮,屬於焦慮症狀,病因可能與強迫性人格、慮病症或壓力有關,治療上必須先了解其人格特質,或對掉髮產生焦慮前,有無發生重大事件,不過這類患者通常不斷更換皮膚科醫師,很少來精神科就診。 (蔡容喬) 常見掉髮原因及因應之道 遺傳性因素雄性禿、圓禿 因應之道:避免熬夜、調適壓力、固定運動,雄性禿第二型患者須盡早藥物治療 非遺傳性因素 1.生長期掉髮:癌症患者接受化療、電療、農藥中毒、急性減肥、化學藥劑燙染 2.休止期掉髮:缺鐵、內分泌異常、生產後 因應之道:保持頭皮清潔、注意飲食營養攝取均衡、烈日下戴帽保護頭皮 (資料來源/張祺璋醫師、製表/蔡容喬) 圖:張祺璋醫師提供 預防掉髮不熬夜、少吃辣 杜博文(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很多女性都易受到掉髮的問題所困擾,而愛美更是人類的天性,大家都喜歡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這次就以掉髮為題,向大家做一些簡單報告。並針對原因與對策,提供生活化的建議,從預防方法,到中醫養生方式,還有平常建議飲食等。 女性常見的掉髮原因有: 升學考試壓力。失血過多,外傷出血或長期痔瘡出血。先天遺傳基因。 睡眠時間太晚、熬夜。烤炸飲食習慣不良。便祕體質及排便不順。化學藥物引起。 女性生理周期貧血,如月經量過多等。突然減重太快。情緒刺激。腫瘤患者接受化療或放療。天氣炎熱,暑熱季節。 預防方法: 晚上11時前入眠。避免用眼過度導致眼睛乾澀的血虛體質,控制手機、電視、電腦的使用時間。減少連續腦力工作時間。減少辛辣、甜品與高脂食物,避免形成血熱體質。適度運動,可減少火氣產生。避免陽光直射頭皮。多散步及深呼吸幫助情緒控制。減少燙染頭髮。頭皮出汗時不要直接吹到風。適度按摩頭皮幫助循環。 中醫養生方式: 由藥物引起:可使用小柴胡湯或逍遙散等和解之劑來解毒。女性貧血引起:可用加味逍遙散加當歸、阿膠、雞血藤、旱蓮草等來補血。若是便祕引起:可考慮增液湯、承氣湯等來幫助排便。若是睡眠障礙:可考慮酸棗仁湯或甘麥大棗湯等幫助入眠。若是頭皮屑多者的掉髮:可加一點麻杏甘石湯加桑白皮來瀉肺熱及使用清涼鎮靜洗髮精。若是情緒或壓力大:可考慮加味逍遙散加鬱金、香附、鉤藤來穩定情緒。 平常建議飲食: 多喝溫水幫助排毒及代謝。忌重口味太鹹食物易傷腎。睡滿八小時提升免疫力,盡量早睡早起。忌宵夜、高脂、油炸、甜品食物 飲食宜清淡及均衡。可適量吃些幫助補充蛋白質食物:瘦肉、蛋、海鮮、植物性蛋白。可適度補充頭髮營養,偏黑色或紅色的食物:黑木耳、蘋果、葡萄、桑椹、核桃、芝麻、海帶、大豆、何首烏、黃精等。 (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