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白皙皮膚易曬傷 罹癌機率較高 黑色素細胞癌及早治療 第一期5年存活率8成 ●「小時候常曬傷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小時候常曬傷是皮膚癌的風險因子。 皮膚癌排行台灣十大癌症的第八位,平均每三個小時就有一人罹患皮膚癌,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張義芳表示,常見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皮膚癌與惡性黑色素細胞瘤,其中黑色素細胞癌比率雖然僅占7.8%,致死率卻高於其他兩種皮膚癌的總和。通常皮膚癌早期的治療方式為切除病灶,一旦癌細胞已轉移則採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 朱家瑜表示,黑色素細胞癌有五成機率會轉移到淋巴結,例如發現手掌有黑色素瘤,醫師常會檢查腋下與手肘的淋巴結;若長在腳掌,則會檢查膝蓋後與胯下的淋巴結,如果淋巴結裡有癌細胞,就會建議切除,避免癌細胞擴散。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研究,以白人為主的社會,造成黑色素細胞癌的BRAF基因突變率為50%。朱家瑜說,華人族群中該基因突變率約20%,台灣一年約有20位黑色素細胞癌病患是BRAF基因突變所引起,目前已有針對此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 「皮膚癌最有效的治療就是及早發現、治療。」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志勛說,台灣一年約有2000人罹患皮膚癌,其中200位是黑色素細胞癌,好發在60至70歲的中老年人,黑色素細胞癌若能在第一期即切除,5年存活率可達8成;一旦未及時處理,第4期的黑色素細胞癌5年的存活率降到0。 楊志勛表示,過度日曬是引發皮膚癌的主要原因,若發現新長黑痣形狀不對稱或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勻、病灶大、表面突起、潰爛都是罹癌警訊,建議尋求皮膚專科醫師協助。 「美國醫學會已發出警訊,故意曬黑是一種危險習慣和動作。」朱家瑜說,膚色白的人曬太陽較容易曬傷,得到皮膚癌機率也較膚色深的人來得高。 夏日豔陽該如何防曬?朱家瑜說,上午10時到下午3時應避免戶外活動,若一定得外出,建議每2至3小時補一次防曬品;選擇防曬產品時,要選PA+++以上,不要盲目追求高防曬係數,因為SPF20與SPF50的差異只有在實驗時,防曬乳在豬皮上殘留的時間差異,但約3小時就會揮發,民眾最好出門前半小時擦防曬品。(吳佳珍) 觀察黑痣,皮膚癌自我檢測ABCD 1.Asymmetry(不對稱):黑痣左右邊形狀、大小不對稱 2.Border(邊緣):黑痣的邊緣突出、凹陷等不規則現象 3.Color(顏色):黑痣顏色不均勻,可能黑色、棕色和咖啡色交錯 4.Diameter(大小):黑痣直徑大於6公厘,發展速度快 資料來源/朱家瑜醫師 製表/吳佳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