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天氣高溫,醫師表示,近來門診收治不少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病例,一名10多歲中學生,因癢得受不了,晚上睡覺時不自覺抓破皮,導致全身皮膚紅、潰爛。醫師提醒,濕熱天熱,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建議盡量待冷氣房,流汗後最好能沖洗身體,將皮膚鹽分沖掉。 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門診收治不少因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皮膚抓破、潰爛的病例,這名男學生抓破皮後,皮膚不斷滲出組織液、潰爛,嚴重可能引發細菌感染。 洗澡降溫 塗藥保濕 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美容醫療中心主任邱品齊表示,溫度變化大加上下雨,若本身皮膚容易過敏或忍耐力低,無法忍受天氣變化,建議氣溫過高時,患者應盡量待在冷氣房,避免一下冷、一下熱,皮膚沒辦法適應。 林應然也建議,如果流汗很多,回家後最好先用冷水把身上的汗水沖洗掉,協助皮膚降溫,以免汗水的鹽分持續刺激皮膚。如果皮膚疾病發作,應就醫並照醫師指示使用抗組織胺藥物或類固醇、止癢藥膏等,控制皮膚發炎狀況。 邱品齊提醒,患者每天洗完澡後,要先塗抹醫師開的藥膏,然後在塗上一層保濕保養品,有助皮膚慢慢恢復健康。 (陳麗婷) 兒童有異位性皮膚炎,不一定是食物引起過敏。(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濕敷療法 終結火燒皮 ●張姓男童罹患極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日夜搔抓,全身布滿紅疹,塗藥、吃藥都無效,最後接受「濕敷療法」,回家勤保養,加上定期回診,終結「火燒皮」歲月。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發現,患者使用手工皂,以為愈天然愈好,卻使病況惡化,因皂化過程讓手工皂呈鹼性,愈洗角質愈薄;幼童泡泡浴洗太久,也會出問題。 張媽媽說,兒子兩個月大時出現紅疹,全身布滿疹子,抓到像被燙傷般「火燒皮」,確診為異位性皮膚炎,但看遍中西醫都沒有改善,兒子天天搔抓、嚎哭,心痛卻束手無策。 賴柏如說,男童八個月大時住院三天,接受濕敷療法,全身洗乾淨後塗上藥膏和乳液,先後套上濕、乾等兩層的醫用束縛帶,三天後紅疹幾乎都消失,皮膚變光滑,回家後繼續濕敷、定期回診,終結火燒皮日子。 賴柏如說,濕敷療法可以讓皮膚降溫,降低發炎、減少搔癢,具保濕作用,增加藥物吸收,加速皮膚屏障恢復,也可阻隔外在刺激物、過敏原入侵,適用於異位性皮膚炎、乾癬、頑固型癢疹、慢性濕疹、紅皮症等患者。 (趙容萱) 張姓男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8個月大就診時全身遍布紅疹。(圖:醫師賴柏如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