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現就讀高三的陳同學,四年前他的右手腕關節突然疼痛,本以為是外力傷害造成關節受傷,找了推拿師也看了骨科,始終未改善,就醫檢查是罹患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 陳同學現就讀高三,陳媽媽說,兒子愛打球,國一那年他放學回家說手腕受傷,帶他到國術館推拿,病況未改善,到骨科檢查也沒有脫臼,但陳同學的手腕就是紅腫疼痛。 一整年,陳同學手腕都能緊包著繃帶,讓活潑好動愛打球的他生活大受影響,不但無法打球,就連寫字也很困難,成績不斷退步。 國二那年,陳媽媽帶他到台中市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看診,診斷出是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經適當治療後病況穩定,現在以新一代的生物製劑治療,每月追蹤。 豐原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胡宗慶表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主要病因是先天體質,加上後天環境影響(例如感染或藥物引發免疫系統不正常反應),造成病人關節內滑液膜發炎,長期下來會有關節變形、骨頭受損、肌肉發育不平均,造成肢體彎曲或長短腳等問題。 胡宗慶特別提醒,16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如果關節持續紅腫發炎六個星期以上,或者剛睡醒時有關節「卡卡」,不要當作運動傷害看待,要進一步檢查確認。及早治療,有助於緩解症狀。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