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飲食西化,攝取過多紅肉及缺少運動,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 大腸癌多是腸內息肉癌化形成,從息肉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時間,平均是10年至15年;最新癌證登記報告指出,50歲至74歲糞便篩檢,每21人就有1人發現病變。 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年齡超過50歲、曾有大腸直腸癌病史或大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疾病、大腸癌家族史、高脂肪及大量紅肉攝取、少運動及抽菸等。 早期大腸癌沒有任何症狀,直到貧血、腹脹、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出現時,通常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 大腸癌以手術切除為主,第一期治癒率高達九成以上,但癌登資料顯示,平均每新增五名大腸癌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第四期,且多數已轉移至肝臟或肺臟。 李艷林表示,大腸癌有別於其他癌症的治療,在於即使已轉移到肝臟及肺臟,只要能以手術切除,還是有長期存活及治癒的可能。 隨著癌症進入個人化及標靶治療的年代,第四期大腸癌平均存活率可提高到兩年。第四期大腸癌患只要配合醫師接受治療,不僅可減緩病症及治療帶來的不適,甚至可延長生命及治癒的可能。 (中央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