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62歲陳姓婦人每天必須要挑幾公斤重的菜到市場,長期站著叫賣,十幾年前腳就開始麻,這幾年則開始痛,直到痛到受不了才就醫,才發現是靜脈曲張惹禍。醫師說,婦人血管浮腫扭曲不成形,也因為會癢,腳踝被抓到潰瘍,若是再拖個一年半載,可能有生命危險。 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產生靜脈壓過高而造成的。 靜脈曲張多發生在下肢,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靜脈發生異常的擴大腫脹和曲張。老師、外科醫師、護士、髮型師、專櫃小姐、廚師、餐廳服務員等需長時間久站的職業皆為高危險群。 台灣長庚醫院靜脈曲張特別門診主治醫師張家倫說,靜脈曲張主要發生在下肢靜脈,常見大隱靜脈、小隱靜脈的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讓原本回流到心臟的血液,卡在肢體下方,長期下來,靜脈血管撐大膨出,嚴重者的小腿一條一條血管突起,像是被「蜈蚣」纏身。 張家倫說,不少靜脈曲張患者忍到不能再忍,才來就醫。他近期治療一位65歲的蔡奶奶,因為腳痛到不想出門,媳婦帶她來看診。患者說,十多年前就因疼痛想就醫,但聽聞隔壁鄰居開了靜脈曲張的刀之後,雙腳不能走路,於是拖延至今。 張家倫說,許多民眾道聽塗說,以為動了靜脈曲張手術後不能行走,其實應該是有其他病因,並非靜脈曲張惹禍。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靜脈曲張常見併發症是皮膚潰瘍,靜脈曲張讓皮膚失去彈性,皮膚乾癢,患者為止癢,不是塗乳液就是狂抓,往往抓到血流如注才罷休。 趙昭明表示,靜脈曲張若忽略,置之不理,可能慢慢惡化演變成靜脈栓塞,一旦血塊跑到肺部,有致命危機。 (陳雨鑫) 靜脈曲張知多少 ●高危險群 1.久坐、久站、經常維持固定姿勢不動者 2.孕婦 3.65歲以上長者 ●改善方法 1.回家抬腳、平常經常更換姿勢 2.若腿部出現蜘蛛絲狀血管分布,建議先穿彈性襪 3.若沒有改善並造成生活困擾,盡速就醫 ●治療方法 1.皮膚雷射治療:以雷射能量破壞皮膚細微血管,較輕微的患者適用 2.泡沫硬化注射劑:讓曲張的靜脈硬化,血液改由其他靜脈通過,但不適合嚴重患者 3.血管內射頻或雷射治療:利用像光纖的導管在關節後方戳出如針孔小洞後,利用射頻、雷射將靜脈閉合 4.傳統靜脈抽除術:開刀把曲張靜脈取出,傷口大、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