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 近來有開業婦產科醫師標榜腹膜外剖腹產,可避免術後沾黏問題,不過有醫師提醒,腹膜外生產如果醫師專業不夠、下刀位置不對,因附近有很多血管、大血管,恐造成大出血,過去曾碰過腹膜外生產不當導致大出血的案例。醫師表示,傳統剖腹產與腹膜外生產各有利弊,不需特別迷信某種特殊技術。 台灣開業婦產科診所院長鄭忠政表示,腹膜外生產是過去無抗生素時代,為了改善剖腹產後感染問題多、死亡率高,發展出的生產方式。後來隨著抗生素發展,這種生產方式已不多見,但最近又開始流行,主要是可以避免剖腹產後手術後沾黏,減少腸阻塞、慢性骨盆腔疼痛等問題。 所謂的腹膜外生產,與傳統剖腹產開刀的位置相同,傳統剖腹產會順著肚皮下刀,一直切到子宮取出胎兒,這些切開後邊緣的粗糙組織,是造成沾黏的原因之一;腹膜外生產則是從肚皮下刀後,不會經過腹膜腔,而是利用腹膜、膀胱、肚皮下方的「腹膜外空間」,推開膀胱從子宮下部剖腹,好處是這附近屬於軟組織,比較不會有沾黏問題。 鄭忠政說,軟組織手術後經過層層癒合,手術部位較容易纖維化,如果要生第二胎,就難從同一個位置下刀,開刀後可使用防沾黏貼片,有助於避免纖維化問題。 但是,腹膜外生產開刀處雖可避過腹膜,惟手術困難度較高,開刀附近的血管太多,當胎兒較大時,容易有大量出血問題。鄭忠政說,腹膜外生產主要適合已經有產痛的孕婦或難產生不出來的孕婦。 不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沒有哪一種生產方式絕對好或不好,不論是腹膜外生產或傳統剖腹產各有利弊,經驗比較不夠的醫師,採用腹膜外生產反而較危險,甚至也可能在手術時將膀胱弄破,醫師應使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 黃閔照說,目前剖腹產技術進步,會引發併發症的機率相當低,最重要是準媽媽們生產時,一定要找合格的專業婦產科醫師,生產前充分與醫師溝通,選擇最適合的生產方式,才能平安順產、開心迎接新生命。(陳麗婷) 子宮切除 經陰道手術更安全 ● 隨著內視鏡手術興起,子宮全切除手術由傳統手術轉到腹腔鏡手術已經是不可擋的趨勢,這五年來又多了達文西內視鏡手術,甚至開始了單孔達文西腹腔鏡手術,子宮切除手術增加許多選擇。 身為社區醫院的小鎮醫師,面對有子宮切除需求病人的詢問,多半強調自己也都做內視鏡子宮切除手術,也可以滿足大多數病人,直到去年到美國西北大學進修,看到一位哥倫比亞醫學院教授特別講授經陰道子宮切除的新手術方式,複習一下文獻,以下是ACOG(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結論:當經陰道子宮切除是可行時,證據充分證明手術優勢和較低的術後併發症。 雖然美國達文西內視鏡手術已經是主流手術之一,但他們並不輕易放棄學習經陰道子宮全切除手術,主要就是這種古老的手術,手術時間短、恢復時間快、也是所有子宮切除手術中最安全的。 然而隨著內視鏡手術的普及,許多婦產科醫師因操作機會太少,反而對這種手術方式有許多誤解: 1.容易感染,陰道是很髒的… 2.因為看不到需要用手感覺,所以這種手術很危險(因為現在大家已經習慣看內視鏡手術做事了,看不到就不敢動了)。 3.因為陰道術後有傷口,所以術後容易性交疼痛。 眾口鑠金,身為小鎮醫師,雖然經過前輩的長期耕耘,醫院也累積了上千例的經陰道子宮全切除的經驗。根據長期觀察、追蹤的臨床經驗,上面三點推論全不是事實。 同時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面對巨大的子宮(一般泛指子宮超過500gm),有時同時合併使用新型經陰道內視鏡耗材即可以克服困難。 治療方式越多是病人的福氣,習慣從自然孔徑手術(陰道)的醫師,不否認內視鏡手術的重要,只是有些疾病可用病人恢復快且安全的方法處理,讓愛美的女性保有完美肚皮!(鍾國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