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每年子宮頸癌新發病例達1600例,死亡病例700例。子宮頸癌前病變若不即時處理,可能演變為子宮頸癌,醫師指出,逾兩成子宮頸癌前病變患者20至34歲,還有少女17歲就罹病。30歲以下女性若已有親密行為,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並建議施打疫苗。 隨著女性初次性行為年齡愈來愈早,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小於30歲年輕女性,曾有性行為就可能感染人體乳突病毒(HPV),建議3年內須做一次抹片檢查,之後定期篩檢。 台灣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周宏學表示,曾收治最年輕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僅17歲,她在13到14歲時就發生性行為,他建議一旦有性行為後,應每1到2年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副秘書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科主治醫師陳菁徽指出,20至30歲也屬性活躍期,約8成的女性一生都會遭HPV感染,大部分感染會自行清除,但若感染高致癌型HPV,可能造成子宮頸癌前病變和子宮頸癌,又因子宮頸癌在第二期後才會有陰道出血、異常分泌物等症狀,很多患者就診幾乎已經太晚。 (黃安琪) 年輕女性若已有親密行為,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預防子宮頸癌 1女性青春期後,可考慮施打子宮頸癌疫苗 2發生性行為後3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3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 4單一性伴侶 (資料來源/何志明、屠乃方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