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身材壯碩的16歲少年何益豪登山,在海拔3200公尺處發生頭痛、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血氧降低等高山病症狀,但救援直升機最快要7小時才能抵達,所幸高山嚮導利用攜帶型加壓袋(PAC),成功救他一命。 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急診醫師王士豪指出,嚴重高山病包含高海拔腦水腫及高海拔肺水腫,病狀有頭痛、虛弱、意識不清、呼吸困難、臉色發白等,若未立刻下山,可能在6到12小時內死亡,一旦直升機無法立即抵達、下山路途遙遠、病患行走緩慢,這些都可能造成不幸。 身高174公分、體重92公斤的何益豪,日前與媽媽一起攀爬嘉明湖,晚間在山屋睡覺時感覺頭痛、心跳加速、呼吸急喘有痰,「像跑馬拉松一樣」,屬快速致命的高海拔肺水腫,直升機最快要隔天早上6點多才會抵達,但他已虛弱到無法行走,壯碩身材也難以用人力背負下山,狀況危急。 所幸當時高山嚮導受過PAC操作訓練,立即啟用山屋內的PAC,讓何益豪躺進充氣的艙內治療2小時,隊友也連夜摸黑護送他步行下山就醫,全程沒有動用直升機,所幸當日即出院返家休養,這次山難經驗讓何益豪直呼「沒有下次了」。 王士豪指出,高山病常發生在孩童、青少年與肥胖者,在海拔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就可能發作。嚴重高山病而無法即時救援的患者,幾乎難以活命,使用PAC可模擬海拔高度下降1500公尺,緩解病狀保全生命。 (江慧珺) 16歲少年何益豪攀登嘉明湖發生嚴重高山症,多虧攜帶型加壓袋(PAC)就回一命。(記者江慧珺/攝影) 高山病5大迷思 1海拔3000公尺以上才會發生高山病 醫師看法:緯度愈高的地區,發生高山病的海拔高度愈低,若干地區,2500公尺以上就可能發生高山病 2只有登山新手才會發生高山病 醫師看法:無論新手或老手都會發生,曾經高山病發作,一天內爬升速度超過海拔2750公尺,都是高危險群 3發生高山病後,要躺下來休息多喝水 醫師看法:高山病處理原則是休息與下山,但若是高海拔肺水腫,直接躺下可能加重肺部壓迫 4出現頭痛、嘔吐才是高山病 醫師看法:高海拔肺水腫可能只有虛弱、喘不過去等症狀,若頭暈、嘔吐,已相當嚴重 5出現高山病後,服用威而鋼、丹木斯或類固醇(救命針),就可不用下山,繼續行程 醫師看法:治療高山病最有效的方式仍是下山,藥物只能短暫緩解不適,切勿繼續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