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改良傳統「薰臍療法」,改用遠紅外線治療儀與暖暖包當熱源,患者使用時不必擔心燙傷,新的療法還吸引日籍女性每一到兩個月定期赴台治療。 收治病患的北醫婦科主任陳玉娟指出,這名26歲日籍女子,自12歲起初經後,十多年來不斷服用催經藥,但經常導致月經長達20天,讓她十分困擾。原來她賀爾蒙失調,子宮無法自然收縮,加上情緒常壓抑、肝脾氣血不順,造成經期不正常。 近兩年她改服用調經中藥,還固定一至赴個月來台作薰臍治療,用薰臍方式讓順肝氣藥材進入體內,改善腹腔與子宮環境,12次下來月經周期已回歸正常。 陳玉娟表示,肚臍沒有皮下脂肪,與腹膜相連,能有效吸收藥材,改善腹腔血液循環。就有30歲女性結婚三年,使用排卵藥、人工受孕、試管療程都無法受孕,經過薰臍療法調整後順利植入胚胎產子。 此外,夏日炎熱高溫,許多人整天吹冷氣,皮膚對冷熱失去調節能力身體不適、食慾不佳。陳玉娟說,這種情況也適用薰臍療法,幫助病人散熱、清火氣。 傳統薰臍療法以艾草條薰蒸,常會擔心患者一翻身就燙傷或弄髒衣物,也擔心孩童使用不安全。新型薰臍療法將藥包與暖暖包貼在肚臍上兩個小時,中間搭配遠紅外線儀照射20-30分鐘,大人小孩都可安全使用。 陳玉娟表示,薰臍療法可增長體內陽氣、暖中袪寒,民眾平日在家也可使用暖暖包、熱水、吹風機等熱源,溫暖肚臍四周及兩乳中間的膻中穴、後背的脊椎兩側,但使用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吹風機避免靠得太近以免燙傷。 (羅真) 陳玉娟改良傳統薰臍療法,搭配遠紅外線治療儀及暖暖包,藉由溫熱將藥氣帶入體內。(泰國世界日報系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