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北振興醫院尹居浩醫師表示,他生過兩次大病,一次是血尿,一次是裝心臟支架。 水喝太少 小便竟鮮紅一片 ---------------------------- 尹居浩以前有憋尿習慣,因為門診病人太多,急著想看完,所以不喜歡去上廁所,因此就不喝水,就算口渴了,也只「沾一下」水,全天飲水量少,這習慣持續十年以上。七年前,某天晚上下診,覺得下腹脹又不舒服,以為消化不良,結果小解時,便盆全是鮮血,讓他當下整個傻了。 尹居浩立刻打電話向泌尿外科同學求救,同學問他「會不會痛」,他答「不會」,結果同學回「那就麻煩了,因為結石會痛,不痛可能就是長瘤」,尹居浩再度傻掉,擔心是癌症,回家緊張得狂喝水,雖然尿液不再鮮紅,但仍是粉紅色。 隔天醫院緊急幫尹居浩安排腎臟輸尿管及膀胱攝影,可是他仍忙著上班,打完顯影劑後,他又轉身去查房,時間到了再跑回攝影室照相。結果出爐,是輸尿管接近膀胱處被堵到了,當天晚上泌尿科醫師再幫他做膀胱內視鏡,確認是輸尿管卡結石導致出血。 幾天後,他接受碎石手術結束血尿惡夢,從此之後,他盡量多喝水,同時不再憋尿。 至於尹居浩會裝心臟支架,都虧健康檢查幫大忙。三年前他接受年度體檢,發現他的冠狀動脈竟90%狹窄,一般而言,血管發生70%以上狹窄,就可能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出現堵塞,也就是常見的心因性猝死,醫師會建議病人裝設支架。但他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都正常,也無家族史,對於結果感到意外。 同事勸他再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沒想到當他的心跳跳到每分鐘160下,心電圖真的顯示心臟開始缺血,但他完全沒有不舒服感覺,尹居浩當下終於了解,為何有些人沒有病史,卻突然猝死,因為真的不知道啊! 一次健檢 竟發現心肌梗塞 ---------------------------- 台北振興醫院心臟醫學團隊很強,尹居浩把自己交給同學兼好友曹殿萍「處置」,很快就安排好心導管手術。他躺在手術台時,看著像變形金剛的醫療儀器,心臟一直砰砰跳,終於體會到病人「忐忑不安」、「任人宰割」的感受,因為即便再安全的侵入性手術,仍存有一定風險,雖然裝設心臟支架成功率將近100%,但仍會擔心自己就是最倒楣的1%。 裝設心臟支架,通常會利用氣球擴張術撐開血管,再放入支架,沒想到血管一撐開,氣球擋住血流,使他遠端血管痙攣,頓時感到胸悶,就像有好幾百斤石頭壓在胸口,幸好這感覺不超過1分鐘。其實這症狀就像急性心肌梗塞出現的胸悶、胸痛,但尹居浩從未經歷過,只有在教科書上看過。 吸取經驗 看診更有同理心 ---------------------------- 手術全程不到一小時,術後也很成功。有研究認為,心肌梗塞源於病人的龜毛性格,凡事都要求完美,所以尹居浩也開始改變龜毛個性,對人生看得更開。 接受二次手術,他有了一些心得,例如去查房時,會提醒其他醫師或護理師記得為病人關門,並為病人蓋好被子,而不是查完就走。原因是他住院時,很多朋友探病「關懷」,但走的時候忘記帶上門,外面聲響聽得一清二楚,身為病人的他一心只想休息,只好每次都走下床關門,是一項困擾。 此外,尹居浩到院外進行衛教時,電腦簡報檔第一頁放的就是他血管狹窄的照片,除了讓病人認識什麼是血管狹窄,也讓病人知道他生過病,能體會大家的感受,不管提出任何問題,他都能耐心且仔細回答,一起共同對抗疾病,間接使他和病人關係變得比過去更好。 (尹居浩醫師口述,記者鄧桂芬整理) 【尿路結石】 尿液中代謝物質超過一定濃度,例如水喝太少、長期憋尿、吃太多高動物蛋白或高草酸等食物,就可能形成結晶聚集停留,最後變成結石。結石症狀依其位置不同而有不同表現,經輸尿管時,可能停留在任何部位,症狀一般包括疼痛、血尿、尿急、排尿困難或尿路感染等,也可能經由神經系統反射,影響到腸胃道,造成腹脹、惡心嘔吐。尿路結石治療後,五年內復發率達五成。 【冠狀動脈疾病】 冠狀動脈疾病高居心血管疾病第三位, 僅次於高血壓及腦中風,因冠狀動脈硬化產生血管狹窄,血流不順暢,導致無法供應心肌新陳代謝所需足夠的血量,進生胸悶、心肌缺氧或梗塞。 疾病形成危險因子包括:老化、家族史、抽菸、三高、肥胖、缺乏運動或過大的職場壓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