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前副總統蕭萬長、台北市長夫人陳佩琪、資深藝人孫越,及已故的歌手鳳飛飛和台灣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等人,都受過肺癌之苦;林口長庚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吳怡成提醒,篩檢有助早期發現治療,若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恐為時已晚。 吳怡成表示,肺癌早期沒有症狀,一旦出現疼痛,就是癌細胞轉移造成,晚期肺癌存活率非常差,一定要及早抓出這些病人才行,絕不能等到症狀出現再治療。 但要怎麼揪出患者?吳怡成說,抽菸確實是造成肺癌原因之一,但不是不抽菸就不會得肺癌,其他包括基因、體質、肺部感染,還有二手菸、PM2.5、廚房油煙,有害氣體及輻射物質等暴露因素,都是致癌因子,懂得「趨吉避凶」,才有機會遠離肺癌。 目前的肺癌篩檢利器,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以揪出早期病灶。美國醫學會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40歲到50歲民眾,或常待在二手菸等致癌因子暴露環境者,都應該每年或每二年接受一次LDCT篩檢。 不過,篩檢發現結節或腫瘤,並不等於罹癌。吳怡成解釋,很可能是良性、肺部發炎或發炎後的結疤,應再接受切片、穿刺和手術,才能做出正確診斷。至於肺部電腦斷層及胸部X光,只對癌症分期有幫助,且X光有死角,均無助於肺癌早期篩檢。 由於肺臟和肝臟不同,一旦發現病灶接受手術切除,沒辦法再生,所以減少肺葉切除是醫病目標,避免影響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 吳怡成說,20年前遇到的肺癌病人,經常腫瘤都非常大,就可能全肺切除,但現在醫療水平提升,揪出的病灶較小,不可能因2公分小腫瘤就拿掉全肺,目前醫師可根據電腦斷層影像,只切除小腫瘤,保留更多肺組織,且手術時間只約一小時,術後3到5天就能出院。 另因微創手術進步,內視鏡手術及達文西機器手臂的引進,讓手術傷口愈來愈小,不僅美觀,也能避開開胸手術的可能遇到風險。 (鄧桂芬) 肺癌高危險群之一的老菸槍,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以早期發現。(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