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最近常覺得累、走幾步路就喘、甚至出現水腫?這不一定只是工作太累,心臟衰竭有可能已找上你。 就有一名50幾歲的台大醫師有三高與糖尿病,血管硬化,平時在醫院內走動就氣喘吁吁,更不要說跟家人出國時,根本無法一起跑跳,但他始終以為容易喘是因為工作忙碌、少運動所致。某天工作中竟喘到昏迷,經葉克膜急救後活下來,也才知道自己患病。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指出,當心臟因某些原因受損導致力量或彈性不夠,就稱作衰竭或心臟無力,此時心臟無法將含氧血液妥當地輸送到全身時,患者會逐漸發現自己只是走幾步路去上廁所就感到喘,會有疲累、腹脹、水腫、因合併腎功能變差而尿量變少,此病也容易急速惡化與猝死。 會造成心臟衰竭的危險因子包括三高、過度肥胖、有心臟病史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症等,隨著年齡的增加也更容易發生。值得一提的是,心肌症的病人大部分為30至50歲間的青壯年,這群人容易誤以為是工作忙碌所致,多數會延誤治療,要喘到很厲害、甚至昏倒送醫才會確認發現。 要如何及早發現?林俊立表示,每個人的體力與耐受度不同,但若平時有運動習慣,就能了解自己的心臟血管功能與體能,並在身體表現出現變化時立即發現。 此外,X光片可看到心臟擴大,心臟超音波可看到心臟功能變差,檢驗心臟功能指標也可確認心臟衰竭,建議民眾每年至醫院作一次相關健康檢查。 楊甯貽提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要定期回診追蹤病況。一般民眾家中可準備血壓計每日測量,維持正常血壓與心跳,並注意體重變化,若三天內增加兩公斤就可能是心臟衰竭導致不正常的積水。(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