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52歲的陳先生身體健康,雖有糖尿病家族史卻沒放在心上,某天收到捐血報告,發現飯後血糖值近200mg/dL,才確診第二型糖尿病,卻連典型的糖尿病吃多、喝多和尿多、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症狀都沒有,不敢相信自己罹病。 雖然三多一少是糖尿病典型症狀,但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長杜思德表示,臨床上五成病人沒有典型症狀,透過健康檢查測量血糖值才發現變「糖友」,糖尿病因而被稱為「隱形殺手」。 但毫無症狀顯現的糖尿病,在病人尚未確診前,已悄悄侵犯心血管、視網膜和神經病變。糖尿病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院長許惠恒研究發現,在台灣因心臟病、心肌梗塞就診病人中,有三成已知為糖尿病,更有三成是新確診的病人,若血糖值沒有高過一定標準,通常未必會出現三多一少症狀。 許惠恒表示,病人檢測空腹血糖值若逾126mg/dL,可確診為糖尿病;但三多一少症狀的顯現,卻是血糖值高度破表,空腹血糖達250mg/dL、飯後血糖達300mg/dL才會出現,如果血糖值介於中間地帶,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 杜思德說,有時飲食吃得鹹、流汗量大也會感覺口渴,無法以單一症狀作為是否罹患糖尿病的指標,因三多症狀有相關性。 杜思德提醒,確診還需抽血診斷,呼籲65歲以上每年進行一次身體健康檢查、18歲成年後則每三年一次,尤其高風險族群帶有家族史、肥胖和患有新陳代謝症候群格外當心。(黃安琪) 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終其一生會罹患視網膜病變。 (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