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一名29歲輕熟女,日前突然出現發燒、盜汗等類似感冒症狀,到診所就醫吃了兩個月感冒藥卻不見好轉,進一步檢查確診為「何杰金氏淋巴瘤」。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明志表示,「何杰金氏淋巴瘤」(即淋巴癌)每10萬人發生率約0.6人,相當罕見,有別一般淋巴癌的發病高峰約50、60歲,何杰金氏淋巴瘤超過半數是15到34歲的年輕族群。 張明志說,何杰金氏淋巴瘤多數接受放療或化療後都可治療痊癒,但其中約二成患者治療後會不斷復發,屬於復發或頑固型何杰金氏淋巴瘤,這類患者經多種治療無效,體能狀況較一般人差,治癒率僅四成。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淋巴癌是「沉默的癌症」,初期徵兆如發燒、盜汗、咳嗽、皮膚癢等,和感冒症狀類似,不少年輕人常誤以為只是小感冒而延誤治療。 張明志說,何杰金氏淋巴瘤除了上述症狀外,最大病徵就是脖子腫大卻不會痛,通常可以在脖子上摸到四、五顆葡萄般大小的凸起物,他提醒,感冒症狀超過二周以上就要提高警覺。(中央社) 發燒三階段 第一階段/發冷期 體溫中樞溫度持續上升,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發抖。此階段,應保暖,但不建議進行物理性降溫,如睡冰枕,否則可能延長發冷期。 第二階段/發熱期 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應適時補充水分,可給予物理性降溫,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38.5° C且有不舒服,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所出現之不適感,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 第三階段/散熱期 開始流汗、體溫下降,活動力恢復。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提供飲食補充營養及熱量,適當的保暖、擦汗或替換乾爽的衣物。 幼童若持高燒超過2天、發燒最高溫度及頻率沒有減緩、退燒時仍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建議立即回診。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