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50歲黃先生過去抽菸、飲酒、嚼檳榔習慣超過30年,又特愛吃油炸食物,去年接受大腸鏡檢查一併做胃鏡,赫然發現食道內有5公分的腫瘤,確診為鱗狀細胞食道癌第三期,到台大醫院胸腔外科全球首創的單孔微創手術,切除病灶並進行食道重建,術後十天就出院。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說,食道癌多年位居台人十大癌症之一,好發於50歲以上男性,約有八成患者都有菸、酒與檳榔史,少數是因吃高溫或醃漬食物,導致食道黏膜受傷,細胞增生因子會產生致癌機轉,因食道沒有感覺受體,罹癌後幾乎「不痛不癢」,直到出現吞嚥疼痛時可能已是中晚期。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成佳憲指出,食道癌症狀三部曲包含先出現吞嚥卡卡、困難的狀況,接著出現聲音沙啞,接著發生胸痛或吞嚥疼痛。 在治療方面,李章銘說,早期的食道癌可用內視鏡或光動力療法,但多數患者發現已是中晚期,必須以外科手術切除食道並重建。食道癌手術橫越胸、腹、頸部多重身體重要部位才能完成,因此技術的挑戰性高,近年台大醫院全球首創單孔食道癌手術,傳統微創手術必須在胸、腹各開四個約3至5公分的洞,單孔食道癌手術僅需各開一個洞即可完成手術;兩種微創手術的恢復與併發症風險皆比傳統開胸手術改善,單孔手術更比傳統微創手術大幅降低30%術後疼痛。 台大醫院副院長陳石池表示,台大醫院2014年首創單孔食道癌手術,至今三年已累積60例,這種新的手術治療技術,傷口疼痛與外觀可以得到進一步改善,目前這些結果也曾陸續發表於歐洲心胸外科、內視鏡外科等著名國際雜誌。 (江慧珺) 台大醫學部團隊切蛋糕慶祝單孔食道癌手術患者黃先生(中)重生。(記者江慧珺/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