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一名61歲熟男洗腎時間超過10年,起初透過頸部中心靜脈插管來洗腎,從左手洗腎又換到右手,三年後手臂腫脹,檢查發現是中心靜脈阻塞,右臂腫到比左臂粗一倍,手指無法彎曲還發黑,接受人工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打通並撐開血管才好轉。 台灣新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林佳勳說,超過八成慢性腎衰竭患者未早期接受洗腎血管通路手術,最後不得不洗腎時,第一次只能從靜脈導管插管來做為血管通路。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洗腎血管通路手術後2個月才能使用,患者若因尿毒症必須緊急洗腎,就得從鎖骨下靜脈或內頸靜脈做插管,前者較會增加血管狹窄的風險。 林佳勳表示,曾做過中心靜脈導管插管患者有25%至40%會因血管損傷纖維化而造成狹窄或阻塞,導致靜脈回流不順,發生手臂嚴重腫脹不適,甚至造成皮膚潰爛發生傷口且無法癒合。 林佳勳說,中心靜脈阻塞傳統治療以血管腔內氣球擴張術為主,雖可立即消除手臂腫脹,但患者的血管已失去彈性,常常會回縮狹窄,一年內的血管通暢率不到五成,必須反覆接受治療。 林佳勳指出,若採髂動脈覆膜人工血管支架植入,先把血管打通再用支架把血管撐起,可避免組織增生回縮,一年通暢率超過8成,目前該院已累積40名成功患者。但靜脈阻塞狀況過於嚴重的患者不適用。 針對洗腎而手臂腫脹患者,顏宗海建議,晚上睡覺用枕頭或棉被將手墊高過心臟,有助於回流;若腫脹狀況太嚴重,須找外科或心臟科醫師處理。(江慧珺) 不少洗腎患者會遇到手臂腫脹問題,圖為醫院血液透析中心。(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