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40歲菜販,身高172公分,體重達148公斤,每天站著賣菜超過六小時,雖然身體強健,但去年3月因站沒多久腿就又痠又麻,右腳踝出現小傷口久治不癒,忍了兩個多月小腿皮膚開始變黑,嚇得立即就醫,經檢查發現是靜脈曲張,經門診雷射手術,加上醫師指定穿壓力襪、沒事就翹腳板、來回走動,免於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致命危機,追蹤半年至今狀況良好。 台灣台中市心血管專科醫師陳建彰說,臨床一年來逾10例是因過度肥胖(BMI超過35),造成靜脈曲張、傷口不癒的個案,原因是肥胖厚厚的脂肪壓迫腹部內靜脈,造成靜脈下肢靜脈阻力增加,進而增加靜脈的風險,加上靜脈曲張又潛藏在肥厚脂肪下,不易被發現,直到靜脈曲張嚴重到出現下肢紅腫痛,不良於行才會就醫。 這名菜販說,他從小就胖,每天站著賣菜超過六小時,平時都有勞動,身體結實,但去年開始覺得久站雙腿痠,夏天時,右腳踝一個小傷口久治不癒,且腿部皮膚開始發黑,就醫檢查竟已經是靜脈曲張。 陳建彰提醒,根據瑞士研究報告,肥胖者(BMI大於35)因骨盆腔與腹腔內脂肪過多,導致對腹腔內靜脈產生壓迫,容易出現靜脈曲張問題與造成靜脈血栓的危險,提醒肥胖族若腿部出現紅腫痛,請及早就醫,以免面臨截肢或致命危險。(趙容萱) 醫師陳建彰說,病患因過度肥胖,靜脈曲張又潛藏在肥厚脂肪下,直到下肢紅腫痛、變黑才就醫。(記者趙容萱/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