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持續性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典型症狀。而若是遇到不易辨別的非典型症狀,應該要立即就醫檢查。(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根據研究,氣溫每降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將增加2%。醫師提醒,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是持續性胸悶、胸痛,但女性、老人、糖尿病患及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可能出現下顎、肩胛、左手臂內側等處疼痛,或噁心、嘔吐等類似腸胃道疾病的非典型症狀,不可不慎。 非典型症狀 不可不慎 一名70歲、長住安養院的奶奶,平時身體健朗,日前因腸胃道不適就醫,連續用藥三天卻未改善,因心跳加速、直冒冷汗,經轉介至醫院心臟科並接受心電圖檢查,竟確診為心肌梗塞,所幸當時雖心臟收縮力減弱、但尚未衰竭,經手術後已無大礙。 馬偕醫院副院長暨心臟內科醫師葉宏一指出,心肌梗塞是心臟冠狀血管不通暢,無法供給足夠的血液,造成心肌缺氧壞死,典型症狀是持續胸悶、胸痛,但有時症狀並不典型。例如心肌缺氧卻痛在別處的「牽涉痛」,患者下顎、肩胛、左手臂內側至小指、上腹等部位感覺疼痛 。 還有梗塞位置在心臟下方的下壁心肌梗塞,葉宏一指出,由於位置接近上腹部、約胃跟食道交界處,可能引發上腹部不適,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類似腸胃道疾病症狀;下壁心肌梗塞也容易合併房室傳導阻滯,使心跳變慢、血壓降低,會因此出現冒冷汗、頭暈、無力等症狀。 心肌梗塞發生率男高於女,但女性也不可不慎,尤其更年期後。葉宏一說,女性更年期後,體內缺乏雌激素,血管內壞膽固醇增加,大大提升動脈硬化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女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機轉、症狀也與男性不太相同。基隆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甯貽表示,男性心肌梗塞多源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瘢塊撕裂後,造成血液凝結成塊、阻塞冠狀動脈,使心臟缺氧;女性多為冠狀動脈的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影響血管擴張能力,症狀不一定是胸悶、胸痛,而是噁心、嘔吐、頭痛、易喘、暈眩、失眠、疲倦等 。 另一種非典型症狀是一點症狀都沒有。楊甯貽說,糖尿病友與年長者可能因神經病變或退化,使神經較不敏感。 控制三高 不二法則 葉宏一指出,預防心肌梗塞是控制三高是不二法則,建議經常測量血壓、血糖與血脂,飲食清淡、控制體重、戒菸酒等。當氣溫驟變時,血壓上升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賈淑麗引用英國研究指出,氣溫每降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將增加2%,提醒民眾若遇到不易辨別的非典型症狀,宜立即就醫檢查。(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