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天氣熱,因睡眠障礙求診的病患增加。 失眠歸納起來,臨床常見有下列幾型: 陰虛火旺:常見於作息顛倒或值夜班者,也見於常熬夜的年輕族群,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卻精神亢奮,沒有睡意,入睡後多夢紛紜,醒醒睡睡,伴隨手足煩熱,口乾舌燥,大便秘結等,可用知柏地黃丸加減。 肝氣鬱結:常見壓力大的人,睡前腦袋轉不停,難入睡、甚至整夜失眠,放假卻可一覺到天明。常伴隨腸胃症狀如大腸激躁症、胸悶氣短等,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 心脾兩虛:中醫所謂「思慮傷脾」,對於勞心傷神的上班族或過度擔心子女課業及安全的父母, 特徵是睡前已感到精神疲憊,卻仍輾轉反側,伴隨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等,可用歸脾湯加減。 心腎不交型:老人失眠多屬此類。睡眠時間短,眠淺易醒,常看電視看到睡著,但一躺床就難入睡,伴隨潮熱盜汗、眩暈耳鳴等,可用天王補心丹或交泰丸加減。 除了藥物外,指壓穴道也有幫助,如內關穴、神門穴;耳穴可取神門點、交感神經點等,都有安神助眠作用。(台灣基隆市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林彥廷) 良好的睡眠習慣 1. 睡前兩小時忌喝濃茶或咖啡等提神飲料。中醫有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說法,少吃消夜,即使吃也不要過飽,讓消化系統有時間休息。 2. 減少聲光刺激,睡前不玩手機或電腦,避免劇烈運動。 3. 養成固定時間上床習慣,時間一到自然有睡意。 4. 睡前可泡熱水澡或喝一杯熱牛奶,有穩定神經效果。 5. 營造適合休息環境,燈光不宜太強,暗房有助於褪黑激素分泌,調整規律的生理時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