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俗語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人體力學而言,則是下梁不正上梁歪。意指當腳底的「地基」不夠強健時,會一路往上,連累身體其他部份。 足弓不夠穩定的原因,可分為低足弓和高足弓。後者通常為先天;前者則除了先天因素外,還會因後天足底韌帶肌腱受損,無法維持一定的足弓高度。 足弓過低時,會導致足體往內旋,連帶使得脛骨、膝蓋、股骨和髖關節往內轉,並使同側骨盆歪斜向下,此時,脊椎為了維持站立會往對側傾斜,這樣一來反而使另一邊肩膀下垂。 足弓過高則恰恰相反,因足體往外旋,連帶使脛骨、膝蓋、股骨和髖關節往外轉,並使同側骨盆歪斜向上,此時,脊椎為維持站立,則會往對側傾斜,這樣一來反而使另一邊肩膀向上。 身體傾斜 五部位遭殃 當人體力學不平衡,將導致下列問題: 1.足部:前足底痛、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腱肌腱炎。 2.膝蓋:退化性關節炎、髕骨外移及髕骨軟化症。 3.髖部:退化性關節炎。 4.腰部:下背痛。 5.其他:肩頸痠痛等。 高、低足弓的診斷,除可藉X光量測角度,有個簡單的自我檢查法,可雙腳張開與肩同寬站立,請一位親友蹲在後方,觀察疼痛側的足弓,若從後方觀察發現,有較多的腳趾頭外露則屬於低足弓,有足體內旋問題,較少則為高足弓。 三管齊下 改善不平衡 改善高、低足弓引發的問題,矯正、修復、運動,三管齊下才能得到最大效果: 1.矯正 市面上有各種矯正鞋墊,成品或量身訂做的皆可嘗試,目的在提供高、低足弓良好的支撐,減少異常足弓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然而鞋墊用久了難免會變形,要定期檢視並進行更換或再次塑形。 2.修復 足弓是個拱形構造,內有橫向及縱向的韌帶來支撐,倘若因足弓構造異常而對韌帶造成累積性損傷,韌帶強度不足,足弓的支撐勢必受影響。 修復方式以增生療法最直接,將增生藥劑注射至損傷處,刺激韌帶重新修復,進而回復強韌,給予足弓良好支撐。 3.運動 足弓除了靠韌帶支撐,還需要足夠的肌肉力量來維持,訓練方式簡單且可獨力完成,如將毛巾鋪於地面,並用腳掌和腳趾抓起、或以單腳站立,用力張開接著收縮另一腳腳趾。 足弓構造異常患者能做到上述保健,可緩解反覆疼痛及不適,避免讓單純的足部問題衍生出膝、髖、腰、甚至頸部症狀。 (尤稚凱/台北市菁英診所復健科醫師) 足弓不夠強健會影響身體其他部位。(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