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高膽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被黏糊糊的膽固醇給塞住。圖為血管被塞住模型。(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泰國世界日報訊】28歲的她全身血管被黏糊糊的膽固醇給塞住,做過多次血管擴張術、裝上多根支架,仍不幸死亡,只因她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且為較嚴重的「同合子」型,血中膽固醇濃度是一般的七、八倍。 台灣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表示,在三高慢性疾病中,高血脂最常被忽略,其中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更是心血管急重症高危險群,隨時都可能心肌梗塞及中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可分為「異合子」、「同合子」,前者為遺傳父母一方突變基因,後者則從雙親同時遺傳到突變基因,血液中膽固醇數值為700至800,一般人在100以下。 常敏之說,「同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從出生,血中膽固醇就可能偏高,到了幼稚園,包括手肘、腳跟、膝蓋等部位就長出脂肪瘤。若未治療,到了20歲,超過一半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疾病。 常敏之表示,一名「同合子」孕婦為寶寶安全,懷孕期間停用降膽固醇藥物,沒想到膽固醇一路飆至800多,全身多處冒出脂肪瘤,產後立即恢復用藥,才讓血脂逐降下來。但該名28歲女子就沒這麼幸運,用藥效果不佳,全身多處血管阻塞,三根心臟血管嚴重狹窄,前後接受多次血管支架置換術,最後大小血管幾乎都被膽固醇堵塞住,開刀急救,仍舊不治。 常敏之指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屬於遺傳,有男性患者在寶寶出生後,立即檢驗臍帶血,證實新生兒也罹患此症,須謹慎飲食,滿八歲後,就得開始用藥,且長期服藥,不建議停藥。在治療上,史他汀類藥物以及合併抑制腸胃道膽固醇吸收的藥物,可以降低膽固醇。 常敏之提醒,若血中膽固醇偏高,且家族成員也有類似情況,手肘、膝蓋或腳後跟等部位出現黃色瘤,就須提高警覺,建議至心臟內科就醫。(李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