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Maggie(化名)曾是知名羽毛球選手,現職羽球教練,才30多歲的她,生活規律,多年來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從沒想過自己竟會罹患乳癌,確診時腫瘤已三、四公分,醫師評估腫瘤過大,建議全部切除。 但基於職業考量,乳房全切後,即使裝上水袋、矽膠等義乳,打球跑跳時容易位移,影響教練工作,且穿上運動內衣,不方便,也影響外觀。為此,醫師提供另一個選項,那就是先接受化療,等腫瘤縮小,再進行局部切除,藉此保留大部分乳房組織,術後搭配放療、電療,迄今回診追蹤三、四年,並未復發。 台灣乳房醫學會前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教授陳訓徹指出,乳癌最新治療趨勢為「能留就留」,以林口長庚經驗為例,研究數據顯示,與全切者相較,部分切除患者的局部復發率並沒有較高,甚至整體復發率似乎還低一些。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許多乳癌患者不一定得切除全部乳房,但不少患者存有迷思。陳訓徹指出,臨床觀察,不管部分接除或全切,術後未接受乳房重建,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人際關係,甚至婚姻生活。 陳訓徹表示,在乳房全切手術時,如能預先保留乳頭及乳暈等部位,配合乳房重建手術,除了保有女性特徵之外,患者預後性生活滿意度也明顯較高。 Maggie則是相當慶幸自己當初並未全部切除乳房,保留乳房組織,並接受重建手術,讓她保留女性特質,並能繼續在最愛的球場上奔馳流汗,傳授羽球技巧。 4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1.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製劑,或接受女性荷爾蒙刺激。 2.愛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 3.停經後變胖。 4.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 (李樹人) 乳癌最新治療趨勢為「能留就留」,部分切除患者的局部復發率並沒有比較高。(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