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研究顯示,早餐吃比較多蛋白質比吃較少蛋白質者,脂肪消耗較高、血糖穩定、飢餓感降低,且午餐攝取量變少,長期下來有助控制體重。 台灣董氏基金會食研究,讓29名學童分別吃不同的早餐內容,一種早餐的蛋白質比例較高(蛋白質占21%約18克),另一種的蛋白質比例較低(蛋白質4%約3克)。結果發現,吃18克蛋白質的學童脂肪平均消耗會高出16%,醣類代謝在餐後第4小時會高出32%,且飢餓感降低14%、飽足感增加32%,在午餐的攝食量也降低10%。 董氏基金會表示,蛋白質的消化過程比較複雜,早餐攝取優質蛋白質,除可以增加飽足感,也會因為消化過程而增加熱量、脂肪消耗,血糖也會比較穩定。 董氏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從研究可見,吃早餐能抑制午餐前的游離脂肪酸濃度,有助於穩定血糖,進而減低肥胖和慢性病發生率。 營養師說,早餐增加蛋白質攝取指的是優質蛋白質,如蛋、原味低脂乳品,不要選擇調味乳、無糖優酪乳、無糖豆漿等;主餐類可選瘦肉,如鮪魚、烤雞等內餡,避免不健康的蛋白質,如油炸及加工肉品,且也不建議直接飲用高蛋白飲,應吃食物的原型。 不少人早餐會喝咖啡、奶茶,營養師說,想喝咖啡可選擇拿鐵,奶茶要注意若添加的是奶精,不但無法補充蛋白質,還容易攝取過量油脂;也別單喝一瓶果汁,反而容易讓血糖波動大。(中央社) 早餐吃對蛋白質者,長期下來有助控制體重。(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