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4歲的「豪哥」有一雙圓圓的大眼睛,愛笑有人緣,一出生就是早發性脊柱側彎,肩膀至胸部向右上傾向。小小的身軀裡,被植入特殊金屬製成的脊椎桿、鉤、和螺絲等治療器械,身體外打著矯正用的體石膏,流汗容易發癢,因為還在發育階段,他平均每4到6個月就須進行一次手術,而且要一直到進入青春期、生長板閉合為止。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兒童骨科醫師奉季光指出,早發性脊柱側彎可能源自包括先天脊骨異常發展、神經肌肉問題,導致脊柱無法保持直立、肺臟異常等症候群,也有很多情況是原因不明。 依側彎角度不同,治療可分成觀察追蹤、不開刀的支架矯治與運動訓練,以及外科手術「脊柱延長術」與「胸括肋間展延術」。奉季光說,使用延長術的孩子,隨著身體不斷成長,每4到6個月就須進行一次手術,直到青春期生長板閉合為止。 由於台灣專作脊柱側彎治療手術的醫師屈指可數,家住屏東的豪哥陸續到高雄、台南看病,最後輾轉到台北榮總,長期北上就醫,就醫花費、時間成本相當可觀。 台北榮總護理督導林麗華指出,這些孩子治療期間長、需要多方面的照顧;更現實的問題是費用,若無其他合併症,多數孩子三歲後嬰幼兒的健保優惠終止,因不符合重大傷病或身心障礙資格,也難以參加任何醫療類保險,長期的手術、醫療與照護費用是相當沉重的負荷。(羅真) 4歲的「豪哥」被植入特殊金屬製成的脊椎桿等治療器械。(圖:豪哥媽媽提供) 早期脊柱側彎 可能徵狀 1.肩膀至屁股三點不正 2.軀幹皮膚某處有明顯皺紋 3.屁股表皮有毛髮或色素胎記 (資料來源/奉季光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