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足底筋膜炎是常見的疾患,但門診也有一些足跟痛的病人,並非罹患足底筋膜炎,而是下跟骨神經壓迫,卻被當成足底筋膜來治療,遲遲不見好轉。 從解剖構造來看,下跟骨神經是一條混和神經,同時支配足跟內側的感覺和足底某部分肌肉的運動,為小腿後側的脛後神經的分枝,走在足跟跟骨的內側。不論重複的足部動作,如長時間站或走、運動傷害、跟骨骨刺、外傷、慢性足底筋膜炎、足過度外翻及跟骨骨折後,都可能造成下跟骨神經壓迫而引起腫脹發炎。 有研究顯示,足跟痛原因中,下跟骨神經壓迫約占20%。儘管患者較少感到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狀,如早上起床椎心刺痛的第一步,且疼痛區域大多在足跟內側偏向足弓之處,有別於足底筋膜炎是足跟底部疼痛,不過由於可能合併慢性足底筋膜炎,因此在臨床上仍容易被忽略,只當成足底筋膜炎來治療。 足跟痛的問題非常頑固,是筋膜痛?神經痛?還是肌腱發炎?必須詳細的檢查才能確診,治療也必須有耐心。無論如何,一旦感到足跟隱隱作痛,應立刻休息,必要時及早就醫,以免問題擴大。 (菁英診所復健科陳相宏醫師) 足跟痛不一定是罹患足底筋膜炎,有可能是下跟骨神經壓迫。(記者趙容萱/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