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我的經驗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 【泰國世界日報訊】2001年,我還是一名住院醫師,由於醫院人力及設備嚴重不足,當時的住院醫師常需要協助將開刀病患移上移下床位,久而久之使得許多醫師都有「腰椎間盤突出」,我也在持續工作兩年後,腰部及下肢開始痠、抽、麻、痛、無力,後來確診,的確是「腰椎間盤突出」,嚴重到開車時無法抬腿,過馬路時無力快步通過。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後,我就一直莫名擔憂,有時不禁想,「我的醫師生涯才剛開始,不會因此癱瘓吧?」不安的感覺常常盤旋腦中。 抱起小孩 腰椎隱痛 學長建議不要開刀,所以我持續做了一些物理性復健拉腰治療,但一直沒有好轉,心情低到谷底。因為住院醫師的工作十分忙碌,工作無法停止,疼痛及腳無力也與日俱增。當時,我的兩個小孩一個5歲、另一個才3歲,每當抱起他們時,我的腰椎隱隱作痛,我每天告訴自己不可以倒下,持續找尋解決方法,那年我36歲。 後來透過X光檢查,發現是第五腰椎第一薦椎間有椎間盤突出及游離椎間盤,所以雖然做了一些物理性復健拉腰治療,仍然沒有明確成效,與神經外科學長討論後,選擇採顯微微創手術,將突出的椎間盤切除。所幸手術非常順利,配合術後穿著硬背架護具約2至3個月,慶幸復元情形良好。 外島支援 思考人生 手術後休息不到2周,我穿著硬背架護具,又回到醫院持續工作,醫院繁忙的工作對於尚在康復休養期的我,仍十分吃力,很感恩當時的主任醫師,為我請調至外島馬祖東引醫院支援兼休養2至3個月。 在外島支援的期間,我思索著該走那一個次專科,有一天穿著硬背架護具的我,遇到一位70歲的老先生每周都來復健,我被他的毅力感動,他在這樣的年齡仍然不放棄,認真的過每一天。 走過病痛 視病猶親 此次生病給我很深的感觸,原本想找一個比較輕鬆的專科,但我想再大的困難我都走過去了,希望自己的醫術更卓越,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也覺得人生應該積極面對挑戰,因此選擇了挑戰很大的整形外科接受嚴格訓練。 身體病痛帶來的痛苦折磨會一點一滴慢慢侵蝕人心,我期許自己日後在醫病關係上,多付出一些真心的關懷,讓我體會「視病猶親」的真理。 我把此次病痛,視為上帝給我人生中最珍貴的禮物,也更願意多付出細微周至的關懷,盼能減輕病患痛苦,即使有再龐大的工作壓力,但仍始終保有熱忱的醫者初衷。 (口述/剡友賢醫師 採訪整理/記者劉嘉韻) 剡友賢 小檔案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師 年齡:51歲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元智大學醫務管理碩士 專長:整形外科、美容外科 外傷科、內視鏡外科 (圖:剡友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