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美容諮詢師是醫美亂象之一,醫師提醒,不要為了節省醫師診療費,直接與美容諮詢師對談。(記者李樹人/攝影) ●有人為了留住青春,有人為了雕琢五官或身材,求助醫美者愈來愈多;但是有人貪圖便宜,禁不起醫美診所促銷,經常在未接受醫師評估前,就得先刷卡付錢,直到進診間做整形手術時,才第一次見到醫師,而且多是「蒙面醫師」;許多診所診間甚至出現所謂的「美容諮詢師」,其實卻是「推銷員」,強勢推銷各種高價療程。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表示,部分醫美診所聘用遊走各方、到處駐點的醫師,病患通常在術前才第一次與戴著口罩的執刀醫師面對面,整形醫界稱為「蒙面」醫師;但微整形、整形手術絕非一般購物行為,術前一定要接受醫師評估。 北醫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表示,部分醫美診所將醫師塑造成明星,只給「Dr.Lin」、「Dr. John」等代號不用真名,但有些療程需要多次治療,這次由A醫師治療,下回又換成B醫師,患者傻傻搞不清楚,容易引發糾紛。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曾繁穎指出,美容諮詢師背景除護理人員、美容師外,有的只在醫美診所當過櫃台,大致了解醫美項目,接受某些協會在職訓練後,就擔任起諮詢師。 「美容諮詢師促銷手法五花八門。」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美容教育委員會主委蔡仁雨說,部分醫美診所聲稱「買五次療程再送一次」、「買脈衝光送護膚」,但醫療不能促銷,這已經違法,當局應正視醫美亂象,提出解決之道。(李樹人、彭宣雅、陳麗婷) 醫美≠美容 微整失敗難復原 ●美容諮詢師進駐醫美診所,以折扣、優惠推銷療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諮詢師不具醫師資格,不能診斷、評估民眾需要哪些治療;建議民眾不要因為搶便宜「預購」套裝,也不要急著進行治療。 醫改會研究員李芸婷表示,醫改會接獲的申訴案件中,有一成與醫美相關,包括手術結果不如預期、療程後受到傷害等。李芸婷說,民眾易把「醫美」跟「美容」混淆,但醫美治療不像買錯衣服可以退,若微整形失敗或是發生副作用,有時甚至難以復原。 開業皮膚科醫師林上立提醒民眾,至醫療院所接受微整形或整形手術,不要為了節省醫師診療費只與美容諮詢師溝通,手術前一定要與醫師面對面溝通,讓醫師瞭解自身需求以及期望,才能保障手術品質,避免醫療糾紛。(黃玉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