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換肝後的龔瑞璋,平日打網球健身。(記者王昭月/攝影) 《名人養生》龔瑞璋勤於運動 保持體能 【泰國世界日報訊】傍晚5時結束一天的公忙,台灣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換上輕裝,步行到校內網球場。場上已有教職員「球友」等著與他較量,只見他揮拍發球、殺球,攻防自如,一個多鐘頭下來酣暢淋漓。10多年來他鍾情網球運動,保持健康活力,任誰也想不到,在球場上快意廝殺的他,曾經換過肝! 父兄罹癌 難逃宿命 「這是宿命。」龔瑞璋笑說,出生時就B肝帶原,這種肝疾,好壞全憑運氣,有人會產生抗體,沒有抗體的人也許平安無事,但肝臟也可能慢性發炎,即使不菸、不酒,45歲到60歲間即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龔瑞璋退伍後在一次抽血中知道自己B肝帶原,當時仗恃年輕,不以為意,更沒聯想到肝癌。45歲時發現肝臟已纖維化,由於父親與大哥都在50多歲因肝癌病逝,這讓他驚覺,疾病已經找上門。 復元迅速 黃山攻頂 2005年經確診罹患肝癌,腫瘤就長在門靜脈旁,他做了三次栓塞,控制了幾年後仍惡化,最後研判只有換肝,才能一搏生機。 家人想捐肝,可惜比對不符。受老天眷顧,當年聖誕節隔天下午,有名車禍腦死病人願意器捐,醫院當晚為他移植,動手術的就是換肝權威、高雄長庚醫院前院長陳肇隆。 龔瑞璋換肝那天剛好要放寒假,出院時碰巧開學,他現身主持開學典禮,幾乎沒人知道他剛換過肝。術後三個月他拔掉最後一條膽管,隔周即帶隊到杭州進行學術交流,還順帶攻頂黃山。 珍惜重生 積極養生 經歷生死關,卻能在換肝後迅速復元,龔瑞璋格外珍惜重生的機會。年輕時就酷愛運動的他,換肝後更積極養生,一年約200多天現身球場揮拍。 「自己要主動追蹤檢查。」龔瑞璋說,醫師面對那麼多患者,無法關注到每個人,有家族病史的患者要主動找醫師追蹤,「我大哥發病前就是疏於追蹤,延誤一年,為時已晚。」 他說,現在醫學發達,很多癌症只要早期發現都能獲得良好的治療,錯過時機,再高明的醫術也沒得救。萬一真的罹癌,仍需維持心情穩定,並勤於運動,保持體能,否則失去鬥志又怨天尤人,絕對會影響預後。 減少應酬 飲食新鮮 換肝後的龔瑞璋,傍晚工作到一個階段,即去打網球,運動後沖個澡,精神很好。若碰上下雨,也會在學校走廊快走一、二個小時讓全身流汗,促進新陳代謝、排毒。為了健康,他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把時間留做運動;食物沒有特別禁忌,唯一只要求新鮮、衛生,飲料則以開水為主。 換肝病人須終身吃抗排斥藥,一直有運動習慣的龔瑞璋發現,他吃的抗排斥藥劑量幾乎減到最少,副作用也愈來愈少。 龔瑞璋說自己是過來人,深知肝癌危害,換肝後體悟到健康真的是鬆懈不得,萬一罹患肝疾,也別盲求偏方,很多人放棄西醫治療,轉求偏方,最後隕命,「這種例子,我看得很多。」(鄧桂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