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巴西聖保羅大學(Universidade de Sao Paulo)口腔醫學院近日開發出一種以綠茶為原料的漱口水,漱完後甚至不用把它吐掉,過去許多研究已顯示綠茶中的兒茶素,具調節血壓、體脂肪以及減少牙結石、牙齦炎等諸多可能性,其中抑制體脂肪生成等相關保健食品的開發已經不在少數,而拿「兒茶素漱口」這件事,近日在巴西國內倒是由聖保羅大學首奪先機取得了專利。 主要研究者聖保羅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安迪亞拉德羅西(Andiara De Rossi)表示,最初實驗室是針對「綠茶」在口腔術後修復的表現上進行相關研究,取得專利後又再發現綠茶中「兒茶素」消炎、抗菌、抗侵蝕、減少牙齒礦化和術後復元等方面同樣具備潛力。 研究人員發現綠茶可使人類唾液中的微生物水平降低,而他們後續也將綠茶中的兒茶素分離出來,製成濃度更高的溶液並用於製作漱口水,研究小組成員瑪麗娜莫斯卡爾迪尼(Marina Moscardini)表示,漱口水兒茶素副作用較低,因此對兒童來說也比較不會太過刺激,最後實驗結果也認為,就算不小心吞下去對健康也不會造成危害。 安迪亞拉德羅西表示,日常生活中飲用綠茶其實就已經有類似的作用,只是因為有效成分濃度也較低,因此作用相對來說就會比較弱,2008年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的研究,將綠茶以攝氏90度的水溫浸泡20分鐘,或攝氏4度水溫浸泡24小時,相較後發現熱泡茶中兒茶素總量多了20%,平日若想泡壺綠茶,那麼熱泡就不失為較能有效獲取兒茶素的泡茶方式,只是同時也得提醒讀者,熱泡咖啡因含量也會較高。 (本文由「食力」提供http://www.foodnext.net/) 綠茶中的兒茶素分離出來製成漱口水,喝下肚也不怕。(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