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一名70歲嚴重肝硬化男性,接受超音波及抽血檢查後,發現肝臟有多顆結節,且肝癌篩檢的胎兒蛋白指數持續升高,醫師為確認是否為肝癌,進一步做細針抽吸細胞學抹片確診後,報告顯示為陰性,但醫師仍覺不對勁並使用MRI肝臟標靶顯影劑檢查,確認眾多結節中有一顆肝腫瘤,並立即進行射頻消融術治療。 台灣高雄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盧勝男指出,肝癌八成是由B、C型肝炎惡化造成,另外兩成則是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然而早期肝癌一般沒有症狀,到末期才會有腹痛、腹水或黃疸等症狀,等到症狀較明顯時,通常都屬肝癌末期且錯失根除性治療的最佳時機。 肝炎的治療原則就是去除病因,如慢性B、C型肝炎需做抗病毒治療、酒精性肝炎需戒酒、脂肪肝需減重及治療糖尿病。 除此之外,盧勝男建議肝癌高危險群,如慢性B、C型肝炎及非肝炎病毒病因之肝硬化病患需半年做一次肝癌篩檢追蹤,常見的篩檢工具為超音波及胎兒蛋白指數。 不過,超音波準確度會受到嚴重脂肪肝影響,而胎兒蛋白指數準確度也僅四成,因此需以其他篩檢工具輔助,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李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