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58歲王先生前陣子經常覺得右下腹部出現異物感,走路久了則會感到疼痛,到醫院求診後,發現是腹股溝疝氣所導致,透過內視鏡手術進行網膜修補,王先生復原順利,已回到正常生活。 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指出,疝氣只能夠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式是將臟器放回正常位置後,直接將缺損組織縫合,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周邊組織張力大、病人疼痛,而且復發率可能達10至20%。但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利用無張力的人工網膜進行縫合,已成為現在疝氣修補的主流手術。 游智欽曾參加由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內視鏡委員會、台灣疝氣醫學會所主辦的第一屆無張力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大賽,獲得優勝。 他指出,疝氣好發於兒童及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當腹壁薄弱或缺損時,腹腔內的臟器或脂肪組織掉到腹壁外,就會形成。各種疝氣中又以腹股溝疝氣最常發生,約占所有疝氣的80%。 游智欽指出,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的疝氣通常是天生生理結構不全所致,成年人則會因為長時間提重物、咳嗽、便祕導致腹壓上升、腹壁薄弱缺損,進而使病症發生。 疝氣的症狀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患者會感到下腹部有異物感、突起物或在長時間活動時感到明顯不舒服,這雖不算非常嚴重的疾病,但若遲遲不處理,很可能會造成腸子壞死、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利用無張力的人工網膜進行縫合,已成為現在疝氣修補的主流手術。游智欽說明,人工網膜會被人體吸收,利用它修補疝氣,腹壁會更厚實、復發率可低於5%,目前大約有八成的疝氣修補都是使用人工網膜。(林麒瑋) 成年人會因為長時間提重物、咳嗽、便祕等,導致腹壓上升、腹壁薄弱缺損,罹患疝氣。圖為咳嗽示意圖,非當事人。 (取材自ingim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