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小腿粗壯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不過一項萬人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小腿太粗、大腿太細,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偏高。醫師提醒民眾,透過簡易體型指標的測量,瞭解自己慢性腎臟疾病風險,如果小腿肚超過36公分,就得提高警覺,應該透過運動鍛鍊大腿,及早預防。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體型指標與疾病密切相關,例如,從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來看,頸圍要比肚圍更具有參考指標,頸圍過粗,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最令人意外的是,小腿太粗竟潛藏健康風險,容易罹患腎疾。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常務理事、長庚大學教授許光宏表示,該項研究歷時十年、追蹤上萬名曾至長庚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的民眾,觀察體型與慢性疾病間的關連性,得到這項結果。 調查顯示,小腿圍與大腿圍比值如果大於0.7者,則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為小於0.7者的2.7倍,也就是小腿越粗但大腿較細者,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疾病。 為什麼小腿越粗,腎疾風險越高?許光宏解釋,小腿粗壯的人,通常肌肉、脂肪的含量也較高,體內就會分泌更多的脂聯素,而脂聯素與慢性腎疾的發生率息息相關。 臨床顯示,小腿圍體型指標與許多生物標誌有關,包括發炎指標、生長指標與胰島素阻抗等作用機轉,輾轉形成慢性腎臟疾,許光宏提醒蘿蔔腿民眾,最好能夠多多訓練大腿,讓大腿變粗,降低兩者平均比率。(李樹人) 蘿蔔腿好不好看見仁見智,不過一項研究發現,小腿太粗、大腿太細,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偏高。(記者李樹人/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