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秋冬溫差大老人易發病 【泰國世界日報訊】腦中風是指因各種腦血管病變而導致的急性腦功能受損的總稱。腦血管專家提醒:秋冬季節,天氣變化大,老人易中風,尤其要懂得一些中風的預防和識別知識。 秋冬交接,早晚涼,中午熱,氣溫變化大,對於老年人,溫差增大(晝夜溫差超過攝氏10度甚至15度),急性腦中風的患者會增多。 羊城晚報報導,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腦血管病專科副主任王藝東說,腦動脈既易堵又易破。腦動脈阻塞造成缺血性中風,又稱腦梗死或腦梗塞,常在休息、靜止或睡眠等靜態時發病,患者多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病史。而腦動脈破裂導致的是出血性中風,多在情緒激動、使勁用力等動態下突然發病,多見於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 為什麼老人家會成為中風的高危人群?這是因為心腦血管患者對氣溫變化敏感,氣溫驟降或驟升時,老人身體來不及調整,當血管發生強烈痙攣時,血流速度加快,血管破裂就變成腦出血,而老人家常患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如果本身有動脈硬化,那麼血管痙攣時,血管管腔狹窄,血栓堵塞在大腦血管,就會發生腦梗塞。 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腦血管病專科主任彭英指出,預防腦中風,對於可控制的危險因素,如「三高」、心臟病、抽菸、酗酒、肥胖、不良飲食等,必須高度重視並採取措施。包括: 控血壓 彭英說,腦中風與高血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控制血壓尤其重要,應維持在低於140/90 mmHg,有糖尿病、腎病、高血脂患者應控制低於130/80mmHg。同時,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鍛鍊、服用有效藥物等,控制血糖和血脂。 控心顫 心房顫動的治療,對預防腦中風有重要作用。頸動脈狹窄者,當血管狹窄的程度達70%,隨時可能出現腦梗死,建議植入支架來避免中風。 彭英提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中風非常關鍵。應當戒菸,適量飲酒,適度運動,控制體重,合理飲食。少吃油膩,多吃蔬果、低脂乳製品、穀類、魚、豆類、禽肉和瘦肉等,同時降低鹽的攝入量,每天少於8克。保持大便通暢、情緒平穩,防止過勞,在氣候突變時注意保暖。 中風5大警報症狀 1 突然口角歪斜、上肢或下肢無力、麻木,尤其是發生在一側時。 2 突然神志模糊、講話不清或理解困難。 3突然單眼或雙眼視物不清。 4 突然行走困難、頭暈、平衡或協調障礙(醉酒步態)。 5 突然不明原因的劇烈頭痛。 以上症狀強調「突然」,一旦突然出現其中一種,應當及時就醫。 冬天到了,老人尤其要注意血壓。(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