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中國有網民驚呼,第一批90後的頭已經禿了。廣東省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董秀芹指出,90後年紀輕輕出現禿頂,除了病理性的脂漏性脫髮,很大程度和喜歡熬夜、生活壓力大有關係。 在年輕人的朋友圈裡,常會看到「最近掉頭髮較多」的感慨。他們戲稱「不是我的髮際線在後退,而是我在前進」,感慨「猝死並不是當代青年最擔心的事,脫髮才是」。在社交媒體上,「90後禿了」也成為熱門話題。90後的頭髮到底怎麼了? 董秀芹認為,90後脫髮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人們認為只有中老年才會出現,而脫髮有很多類型,最常見的便是脂漏性脫髮。脂漏性脫髮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在27至30歲之間,之後便是45至50歲之間,90後的年齡正好就處於第一個高峰期。 高熱量食品 也是脫髮禍首 另外,愛熬夜、喜進食高熱量食品、壓力大,也對禿頂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董秀芹解釋,脂漏性脫髮和雄性激素有很大關係,也叫「雄性禿」或者「男性脫髮」。如果作息顛倒,晚上熬夜,這時候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也多,導致激素水平紊亂。第二,精神緊張、憂鬱、恐懼或嚴重失眠等均能致使神經功能紊亂,這些因素會導致DHT和受體的變化。嚴重影響頭髮生長周期,導致精神性脫髮。 此外,脫髮和飲食也有聯繫。在晚上吃高熱量的食物會延長肝臟執行消化功能的時間,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促進皮脂腺的受體生長;從而誘發脫髮加重。素食主義者因為攝入維生素A缺乏(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少也會引起脫髮。部分人們為了減肥不吃主食和穀類食物,誘發維生素B缺乏,也會加劇脫髮。 持續逾2個月 要及時就診 許多中老年人出現「地中海」不會太在意,但卻會打擊90後年輕人的自信心。專家認為一旦發現脫髮要盡早治療,否則效果不佳。董秀芹表示,一般來說,正常人每天有70至100根頭髮脫落,但如果掉髮超過100根,且持續2個月以上則要及時就診。「男女脫髮之初的情形不同,女性一般先從頭頂的中間開始,男性的髮際則會從兩側、額頭逐漸向上移,一旦發現脫髮苗頭及時就診,就能延緩甚至遏制脫髮的進程。」 據董秀芹表示,現在治療脫髮的方法很多,脂漏性脫髮其實是可以透過藥物抑制的,若錯過了治療的時機,毛囊萎縮後則不會再長頭髮,植髮的效果也不如原先的頭髮好。此外,還有注射肉毒素以及光動力療法促進頭髮生長。夏秋換季之交脫髮較多,女性連續半個月服用滋陰的百令膠囊和有擴張血管功效的銀杏葉片、銀杏葉滴丸等也可緩解脫髮。 許多廠家的防脫髮產品會將含生薑、老薑汁成分作為賣點,但董秀芹認為這些成分不足以防脫髮,或許能起到止癢、去屑的護理作用,發熱以刺激毛囊生長;而一些含有牛油果成分的洗護產品可抑制皮脂腺分泌和糠皮孢子菌生長,對頭皮和毛囊有益。此外,油性髮質的人要避免用含矽油的洗護產品。 適當按摩頭皮 促進血液循環 雖然治療脫髮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預防才是成本最低、危險最小的做法。 董秀芹認為90後脫髮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吃多了,睡少了,鍛煉少了」。針對90後的習性,董秀芹首先強調要自律,並給出了建議:1 .飲食不能過量,減輕胃和肝臟的負擔;2 .營養吸收要均衡,避免顧此失彼;3 .適量進行戶外運動,保持頭皮供血充足;4 .適當按摩、敲打頭皮和梳頭,促進頭皮血液循環;5 .按時作息,避免熬夜,調節內分泌。(南方都市報) 90後年紀輕輕出現禿頂,除了病理性的脂漏性脫髮,很大程度和喜歡熬夜、生活壓力大有關係。(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