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台灣林口長庚醫院上月發表在美國腎臟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的研究發現,一等親中若有人患末期腎病,其家屬的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5倍,又以兄弟姊妹有罹病者的洗腎機率最高、為一般人的4.96倍,可能與家庭成員長期有相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有關。 林口長庚團隊在臨床發現腎臟病疑似有家族群聚現象,於是在2013年度健保資料庫中調出8萬多名末期腎病變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一等親中若有人是尿毒症患者,其家屬的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2.5倍。 進一步細分,若兄弟姊妹有人罹患尿毒症,親屬的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4.96倍,姊妹比兄弟風險更高;若子女、父母有人患病,親屬洗腎風險分別為2.78、2.15倍;即便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若一人是末期腎病變患者,配偶的洗腎風險也為一般民眾1.66倍,顯示末期腎病變有家族群聚的現象。 上述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患者罹病原因約3成來自遺傳,7成來自後天環境因素,不過,家庭成員共同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等因素僅占約1成。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助理教授吳欣旭醫師推測,家庭成員長期有相近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可能因此接觸到類似的環境毒害,但研究並未進一步分析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與家族史的關係,腎臟病家庭群聚的詳細原因有待未來進一步探究。 吳欣旭說,腎臟會過濾身體的水分、電解質以及尿酸、尿毒、肌酸酐等廢物,當腎臟功能惡化、無法清除體內廢物與多餘水份時,就會造成嚴重的尿毒症。腎功能惡化的危險因子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過度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痛風、馬兜鈴酸腎病變等,有些腎臟病則與免疫系統失調或遺傳有關。 吳欣旭提醒,家中若有人罹患慢性腎病,自己也應定時量血壓、注意是否有泡泡尿、水腫、身體倦怠等症狀,並定期健檢。 (羅真) 研究顯示,若兄弟姊妹有人罹患尿毒症,親屬的洗腎風險是一般民眾的4.96倍。(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