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訊】台灣台中市一名66歲劉姓病患從40歲開始健檢,很多人笑他:「沒事幹嘛去醫院?」他則笑稱自己「怕死」。四年前因腫瘤標記異常,追蹤兩年查不出病兆,讓他難以安心,直到去年10月健檢時,發現有顆1.5公分腫瘤深藏在十二指腸第二部份內側腸壁,確診為零期的壺腹黏液型腺癌,經內視鏡成功將黏膜上的腫瘤刮除乾淨。他很慶幸早期發現,認為「長期投資『值得了』」。 劉姓病患說,四年前健檢大腸癌腫瘤標記指數(CEA) 顯示高達30ng/ml(正常值低於5.0 ng/ml),連續追蹤兩年,卻找不到病兆,讓他無法安心,去年10月,他到烏日林新醫院接受高級健檢,經內視鏡檢查後顯示胃食道逆流相當嚴重,轉介至胃腸肝膽科主任李傑哲門診,發現壺腹長了1.5公分的腫瘤。 李傑哲說,腫瘤位於十二指腸第二部份內側腸壁,較難被發現;經切片檢查確診是零期壺腹黏液型腺癌,尚未嚴重到出現黃疸、腹痛等狀況。 若採用傳統開刀,至少要切掉二分之一個胃、胰臟頭、局部的十二指腸及膽道,手術長且棘手,術後併易出現感染併發症,生活品質低落,劉姓病患改採內視鏡黏膜除術,保留住器官,副作用或後遺症相對減少,癒後效果較好。 (趙容萱) 劉姓病患(左)長期健檢,即時發現癌症腫瘤。(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