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蘇上豪醫師12年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圖:蘇上豪提供) 性脊椎炎好發在40歲以下。(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醫師經驗談 【泰國世界日報訊】我長年腰痛,曾以為是工作太累,直到12年前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讓我十分驚訝,起初覺得好倒楣,但現在感謝疾病改變過勞的生活模式,留更多時間給自己和家人,還有心力寫作出書。 我曾在以心臟移植聞名的台灣振興醫院工作,每天早上7時晨會,隨後查房、開刀,下班常是半夜11時之後。一台刀短則1小時,長則8小時,最久曾連續上刀15天,且半夜有任何狀況,隨時得睡眠支援。 周末也不得閒,有時要輪值,早上還要開會,回到家就累倒床上,放假也多賴在床上睡到自然醒,除了陪家人吃飯、看電影,幾乎什麼娛樂都沒有。 每次上完刀就渾身不適、有「黏滯感」,連帶影響情緒,經常臭著一張臉。早上腰痠背痛、爬不起來。我都以為是太操勞,殊不知是疾病作怪。 記得香港迪士尼剛營運那年,難得抽空帶全家去玩,但回家隔天開始發高燒、腹瀉到住院,因在香港吃生魚片,以為食物中毒,所以掛感染科,沒想到再隔幾天竟無法行走,檢查是左腿關節積水。 打了快一周抗生素,水腫未消,於是開始懷疑是否與椎間盤突出有關。 遺傳傾向 腰痠背痛須注意 神經外科的學弟來會診,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改由風濕免疫科檢查。檢查發現,骶髂關節上半段二分之一沾黏,有一到二節的腰椎變形,HLA-B27基因呈陽性,確診僵直性脊椎炎。後來注射一劑類固醇,水腫就消了。 因僵直性脊椎炎有遺傳傾向,手足及孩子也可能罹病,雖沒要求家人去檢查,但特別叮嚀他們多運動,一旦有腰痠背痛情形,可朝僵直性脊椎炎方向檢查。 我看過許多風濕免疫科醫師,都建議注射抑制劑,但有肺結核等副作用。謹慎考量後,因病情較不嚴重,決定以運動代替藥物,除非痛到不行,才服用止痛藥舒緩痛楚。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最好的運動是游泳,但我工作忙碌,沒空游泳,所以報名運動課程,學皮拉提斯、甩手功及伸展操,每周固定運動3到4次。另也改走路上班,加上醫院內走動,一天至少10公里。 確診後,家人也希望我降低工作量,2012年我離開振興醫院。現在回想,過去工作太忙,周末都在補眠,沒有好好參與孩子的成長,應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口述/台灣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整理/鄧桂芬) 醫學辭典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40歲以下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脊椎關節病變,好發40歲以下,症狀是持續性下背痛,尤其是晨間最不舒服。併發症有虹彩炎、乾癬(牛皮癬)、腸炎、阿基里斯腱炎等,導致眼痛、視力模糊、全身皮膚龜裂掉屑、胃部不適或足跟疼痛,肺活量也會變差,應戒菸避免影響呼吸功能。 若沒好好運動,脊椎韌帶關節恐出現沾黏,造成駝背現象,嚴重會造成行動不便。脊椎因沒彈性,比正常人更易受傷,曾有病人走路踉蹌,脊椎就斷掉,導致半身不遂,無法控制大小便。為避免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及早就醫治療、控制症狀,才是自保之道。(鄧桂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