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蛤?你在說什麼?」一名80多歲的伯伯,配戴助聽器多年,近年助聽器的效果愈來愈差,原本希望退休生活可以享清福,卻飽受聽損的困擾,檢查後發現伯伯是高頻的聽損日趨嚴重,即使戴著助聽器也無法提高聽力,植入人工耳蝸後,才重拾「享清福」的退休人生。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哲民說,很多長輩認為重聽無所謂,但是國外已有研究指出,長期聽力障礙,會降低長輩社交能力,也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吳哲民說,先天聽損可在出生後3個月內確診,即可評斷是否要植入人工耳蝸或是配戴助聽器,後續透過復健逐步改善聽力,後天聽損以年紀增長為主,其他可能是外傷、疾病等造成;後天的聽損可能是耳蝸的毛細胞出問題,只要不是構造有異常,都可以植入人工耳蝸改善。 吳哲民說,年紀所導致的聽力損傷,多是僅能聽到500赫茲以下的聲音,500赫茲以上相對弱很多,助聽器是提升整體的聲音,所以原本可以聽到的聲音會變得更好,但是高頻的聲音相對於低頻還是弱,所以很多患者認為戴助聽器沒有顯著效果。 吳哲民說,對於生活品質要求高的民眾,若認為戴助聽器無法達到預期,也可以透過植入人工耳蝸來改善。目前植入人工耳蝸的感染率僅有1%到2%,並沒有太多副作用。(陳雨鑫) 醫師吳哲民表示,人工耳蝸的建置建議及早建置。(記者陳雨鑫/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