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台灣董氏基金會去年底調查101款市售調味酒,包含台灣品牌與進口品牌,發現全數皆未標示糖量與熱量,高達73%成分標示不完整,常見漏標香料、酒精、酵母、二氧化碳、抗氧化劑等項目,其中18款進口調味酒罐身有外文標示糖量或熱量,但進口到台灣後卻未被翻譯成中文。 董氏進一步分析調味酒的糖量與熱量,發現平均每100毫升的調味酒含糖9克,以市售常見容量為330至350毫升換算下來,每罐含糖量約30至32克,相當於6至7顆糖,一杯可能就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糖量上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調味酒包裝常見新鮮水果圖案、強調產品中添加果汁,可能導致消費者誤以為較健康,不慎就喝進過量的糖,增加肥胖、齲齒、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代謝症候群及部分癌症的發生風險,也加速細胞老化。 許惠玉表示,目前世界多國已逐步落實酒品成分與營養標示,美國食藥署就規範7%以下的調合酒和除葡萄外的水果釀造酒須有成分與營養標示,日本調味酒包裝上也普遍見得到營養標示,另如酒商帝亞吉歐集團與知名啤酒品牌海尼根於官方網站也提供熱量、碳水化合物或含糖量等營養資訊。(羅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