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癌症腫瘤細胞中存在極少量的「癌幹細胞」,是癌症轉移、復發元凶,台北醫學大學耗費三年,找出癌幹細胞增生轉移機制,可望幫助醫學界研發新藥,對抗癌幹細胞,解決癌症。 台北醫學大學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黃彥華表示,胚胎幹細胞是精子及卵子結合受孕後,胚胎發育最早期產生的細胞,可在完全沒血管且無氧環境中快速增生,每次可產生兩個完全相同具高能力的幹細胞,並迅速、大量地累積胚胎期幹細胞,這些幹細胞不僅存在正常細胞,癌症腫瘤中也會有。 黃彥華指出,目前臨床治療癌症只能殺死分裂快速的細胞,面對抗藥性極高,且容易轉移的癌幹細胞無法徹底消除。 因此,黃彥華表示,即便治療後腫瘤變小,癌幹細胞仍然會留在人體內,甚至患者已經被醫師認定痊癒了,癌幹細胞可能等候患者免疫力下降,有任何機會都可能讓癌症復發。 癌幹細胞多發生在固體腫瘤的癌種,黃彥華說,未來希望可以利用該技術,幫忙找出腦瘤、肝癌、肺癌、胰臟癌、大腸直腸癌等患者,解決癌幹細胞問題。該研究論文於今年2月發表在國際期刊「幹細胞報告」。 (陳雨鑫) 學者指出,在癌症腫瘤內部的幹細胞數量極少、存活卻不需氧氣,能生存於癌症後期大顆腫瘤內的缺氧環境,並持續分裂成長,長期以來令醫界束手無策。(翻攝自黃彥華教授簡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