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根據統計,台灣60歲以上的人口,有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高達80%為女性,主因是女性更年期後,女性賀爾蒙大量流失,使造骨細胞的能力降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前理事長、陽明大學暨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楊再興說,很多女性會認為被診斷為骨鬆後,就大量喝牛奶補鈣,但台灣患有乳糖不耐症者高達7成以上,喝愈多牛奶、鈣質流失愈多,建議可以改吃鈣片、牛樟芝子實體、運動等做改善。 楊再興表示,台灣民眾對於骨鬆都沒有「預防」的觀念,多等到確診後,才開始注意「骨本危機」。想要存骨本最好從青春期就開始,30歲到50歲是養骨本的最好時機,50歲以後則是要保持骨本。如何養骨、保骨,應多攝取鈣質,按照建議青春期、懷孕期間、更年期後、老年等階段,每日鈣質的攝取應超過1500毫克。台灣人往往會認為「多喝牛奶」等於攝取到足夠的鈣質,但多數人卻有「乳醣不耐症」。 若是有乳醣不耐症者,別以為猛喝牛奶就可以攝取到鈣質。實際上,乳醣不耐症者攝取到乳製品時會出現腹瀉症狀,腹瀉等於把牛奶的營養素都排洩掉,身體根本來不及吸收,且不斷腹瀉還可能把原先從其他食物攝取到的鈣質也一併排出,反而愈喝愈缺鈣。 建議有乳醣不耐症的民眾,應改吃鈣片,且在嘴巴時一定要咬碎才能幫助攝取,目前也有研究發現,牛樟芝子實體,有減緩骨質流失的機制,並增加造骨細胞的活性,民眾也能選擇使用。 (陳雨鑫) 患有乳糖不耐症者反而會愈喝牛奶鈣質流失愈多。圖為示意圖。(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牛奶等於1毫克的鈣,除了可以多喝牛奶,也能多攝取起司、豆腐及深綠色蔬菜等補充鈣質,或是從事跑步、快走等負重運動,增加骨質密度,但吸菸、攝取過多咖啡因,容易干擾鈣的吸收。(余采瀅) |